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橙柿直通車·橙調隊聚焦農貿市場未來
橙友凌大伯向橙柿直通車反映:大關街道三個農貿市場攤位基本上是空的,比七年前情況差太多了,我回遷后覺得沒有地方買菜,特別是海鮮,是否能三個農貿市場集中為一個好好經營一下!
橙調隊記者了解到,這三個農貿市場分別為“杭州東苑農貿市場”“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八丈井農貿市場”,三個農貿市場在居民小區的核心地段,互相呼應,形成了“15分鐘買菜圈”,供大關街道近3萬居民買菜所需。
來反映情況的橙友凌大伯說,2018年大關南二苑拆遷,他和老伴搬到了翠苑二區,今年5月1日回遷,住回來后,買菜問題讓他很頭痛。“我一般每天都要買菜,最少兩天要去買一次,去大關的東苑農貿市場會騎小紅車,去其他兩個農貿市場都是走過去,大關三個農貿市場都不大,但還有很多攤位閑置著。”
大關居民章阿姨說,她在錢江市場開店,那邊離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近,每天都在那里買菜,那邊農貿市場不大,但雞鴨好像沒看到有賣的。
當年紅紅火火的農貿市場現在怎么買不到菜了?居民們都去哪里買菜?橙調隊啟動調查。
八丈井農貿市場
客流量不如以前十分之一
上午8:58,記者來到八丈井農貿市場,市場里大約有20位顧客,市場的攤位標號最大的顯示為41號,41個攤位20位顧客,顯得空空蕩蕩、冷冷清清。
八丈井農貿市場內顯得空蕩冷清
八丈井村經濟合作社負責八丈井農貿市場的運營管理,陸師傅和金師傅都是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陸師傅說,八丈井農貿市場建成有30多年了,6年前重新裝修過,攤位加包間總共41個,目前有10個閑置著沒能租出去,其中攤位4個、包間6個,攤位3米長一個,包間10多平方米一個,攤位年租金1萬元/個,包間年租金1.5萬元/個,押金2000元。
金師傅說,現在的客流量跟以前完全沒法比,估計1/10都沒有。
陸師傅說:“客流不來,生意做不起來,也真是沒辦法,現在攤販堅持做下去,靠零售都不行的,大部分都是在做飯店里的生意。我們農貿市場都是虧錢的,都靠經合社每年貼錢,一年要貼30萬到50萬元左右,水電費、人員工資以及場所維修等等,都需要花錢。”
八丈井農貿市場早晨的客流
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
百來個攤位閑置了四五十個
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現在由“杭州豐盈市場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接手運營,公司吳經理說,農貿市場里外共150個攤位,里面有百來個攤位,沿街有50個商鋪,目前攤位閑置有四五十個,很多都租不出去,現在客流比以前差太多,但沿街商鋪沒有閑置。
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
洪先生是大關街道下屬企業的員工,是豐盈公司接手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前的管理方工作人員。洪先生說,豐盈公司接手農貿市場后,街道在這邊還留了四五個人,主要是保障農貿市場各方的穩定。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是三個市場中客流量最好的一家,現在客流量每天大概有200人,以前高峰期每天有800到上千客流。
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一樓
杭州東苑農貿市場
攤位閑置30%
早上買菜的客人是個位數
早上7:54,橙調隊記者來到杭州東苑農貿市場,市場里有賣菜攤位9家、肉攤5家、水產3家,閑置攤位有七八處,菜攤閑置率達30%,市場內僅5位顧客。兩天后的早上7:44,記者再次來到杭州東苑農貿市場,市場內僅有7位顧客,6位正在不同攤位前看菜買菜,一位買好離開。
杭州東苑農貿市場早上8點前人流
所有的攤主都感覺到
和之前相比
這兩年客流明顯減少
50歲的蔣師傅在八丈井農貿市場做水產生意有20多年了。蔣師傅說,現在的生意比以前差多了,進的貨也少很多。
葉大姐在八丈井農貿市場做豬肉生意已有30年。葉大姐說,以前生意好,一天能賣十來頭豬,現在一天只能賣三四頭。
陶師傅在八丈井農貿市場做水產生意有30多年,夫妻倆打理著兩個攤位,現在農貿市場的海鮮生意不好做,擺在外面賣不掉的,很容易壞掉,最后只能扔垃圾桶,這個季節都不敢把海鮮擺在外面。
八丈井農貿市場
合肥人瞿先生夫妻倆在八丈井農貿市場經營一家熟食店。瞿先生說,他們做熟食有10多年了,這里早上是一天客流最多時候,過了上午10點就沒什么人,下午晚上也沒什么人,現在生意非常難做。以前生意好的時候客流是現在的很多倍。
在八丈井農貿市場賣豆腐的大姐說,她在這做生意有20多年,以前買東西是要排隊的,你看現在很多鋪位前是一個人都沒有。
顧客錢大姐是衢州江山人,在大關南苑住了有20多年。錢大姐說,八丈井菜場前幾年重新裝修過,以前來買菜的人多,都要排隊,店家都忙不過來,現在菜場沒什么人。“我會去各種渠道買菜,菜場、沿街菜店、網絡……現在農貿市場生意差太多了。”
50多歲的曹師傅在杭州東苑農貿市場經營著一個水產攤位。曹師傅說,現在的生意比以前差太多了,少一半都不止啊!他一沒文化,二沒技術,賣了一輩子水產,只會做這個賺點辛苦錢。
賣水產的曹師傅
徐師傅在杭州東苑農貿市場經營著一個豬肉攤。徐師傅說,市場里的三家豬肉攤都做了十多年了,以前生意好時一年能賺個十多萬元,現在根本賺不到錢,只能維持著生活。“以前這里都是買菜的人,現在都看不到什么人了。”
徐師傅隔壁的豬肉攤是安徽人王大姐夫妻倆經營。王大姐說,自己不像徐師傅老婆是杭州人有房,她是租房子住,賺的錢要付房租、攤位費、兩人的保險費、生活費、孩子讀書的各項費用,以前一年下來能賺到錢,現在這些費用根本賺不回來,全靠吃老本。“今天早上到現在(13:03),就做了200塊錢的生意,豬腿肉一刀都沒動過,夾心肉只賣出去兩刀,如果不是小孩子在杭州讀書動不了,其實想關門不做了。”
徐師傅和王大姐都說,還能支撐起他們在農貿市場賣肉的不是買菜的居民,而是靠他們長期維護而來的飯店客戶,“那些沒有飯店客戶支撐的都只能關店離開了,你看都空了這么多攤位”。
毛師傅和王大姐夫妻倆在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內開著一家“淳杭食品經營部”已有26年。毛師傅說,現在這家店能把家里的生活開銷、攤位費和保險費攤平就很不錯了。王大姐說,去年還好的,今年感覺生意一下就差了下來了,差了一半都不止,去年一天能做到兩三千塊的收入,今年好的時候一天千把塊,差的時候一天才三五百塊。
大關西三苑農貿市場淳杭食品經營部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陳衛民
編輯 高欣奕
審核 張倩 王晨郁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