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mym17801
小腦萎縮在中醫視角下并非單純的平衡障礙問題,而是腎精虧虛、髓海不足的內在表現。
與西醫側重癥狀管理不同,中醫強調從根本調理,通過填補精髓、充養腦髓來恢復機體功能。
本文通過一則典型案例,解析中醫辨證施治的獨特思路。
精髓虧虛,髓海失養
中醫認為"腦為髓之海",平衡失調多與腎精虧虛、髓海不足相關。當精髓不足,腦髓失養,小腦功能便會受損。
現代人長期勞累、年老體衰、久病耗損等因素,易導致腎精虧虛、髓海不充,進而引發步態不穩。
西醫治療雖能暫時改善癥狀,但無法解決精髓虧虛的根本問題。而中醫通過整體調理,既能緩解癥狀,又可促進功能恢復。
案例:
一名62歲男性因進行性步態不穩求診,需扶墻行走,長期服用營養神經藥物但效果有限。
中醫辨證
舌脈診斷:舌淡少苔(腎精虧虛)、脈沉細弱(氣血不足)
伴隨癥狀: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夜尿頻多
病機分析: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兼有氣血兩虛
治療方案
以補腎填精、益氣養血為原則,選用益腦平衡療法加減:
核心用藥:熟地黃、山茱萸補腎填精;龜板膠、鹿角膠填補精髓;黃芪、當歸益氣養血;杜仲、牛膝強筋壯骨;遠志、石菖蒲開竅益智。
療效
二診時步態較穩,頭暈減輕,提示精髓漸充;
持續調理后平衡改善,可短距獨行,夜尿減少。
中醫調理關鍵
小腦萎縮需分型施治。如兼痰瘀者需化痰通絡,脾虛者需健脾益氣,需個體化辨證。
綜合調養
起居有常: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飲食建議:多食黑芝麻、核桃等補腎之品,忌生冷寒涼;
康復訓練:配合平衡練習,循序漸進。
短期以改善平衡治標,長期需填補精髓、益氣養血以固本,促進功能恢復。
小腦萎縮的康復需醫患配合。中醫通過辨證找到個體病因,從腎精、氣血層面系統調理,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若您或家人有類似困擾,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制定針對性方案。
(本文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