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筆親題、文人墨寶,古代楹聯里藏著歷史與文化。本期漫畫家寂地的《書中禮物》系列,與你分享《古代楹聯中的北京》。
漫畫家寂地分享《古代楹聯中的北京》(05:20)
本期的《書中禮物》,與你分享《古代楹聯中的北京》。這本書收錄的楹聯包羅萬象,有皇帝們的御筆親題,有各行各業的文人墨寶,甚至還有些經歷兵荒馬亂的戰亂時代,依舊奇跡般地留存下來見證了歷史的普通家庭的門聯。
《古代楹聯中的北京》,李洪波/主編, 文津出版社,2024年11月版
乾隆的楹聯藏著大清衰亡的密碼。乾隆一生竟然留下了1100多副楹聯,高產得不可思議。《古代楹聯中的北京》精選了他從名勝古跡到祭祀場所,再到他自己的書房,甚至是寢宮的楹聯。于是今天的我們還能看見這位精力旺盛、自信爆棚的皇帝的活動軌跡,得以近距離窺視他的生活。
你能看見他在寢宮里等待著祭祀的自我感動:
午夜端居欽曰旦。
寅衷昭事格惟馨。
朕半夜起來穿上隆重的服裝,恭敬地等待著祭祀,皇家的恩典,功德如芬芳散布于民間。
看見他在御書房里摸魚:
四庫藏書,寶芨牙簽天祿上。
三長選俊,縹囊翠軸月華西。
珍貴的書籍被放在檔案館里,絲綢做成的淡青色書囊、翡翠的卷軸,在月光下顯得格外美麗。他拿起一本藏書,陷入了沉思:“這本書在月光下好美啊,是不是還有更古老的版本?朕得派人去民間收集。”
最值得玩味的是他題寫在“靜柯室”的楹聯:
會心多野趣,契理謝言詮。
他說與心靈相通的人溝通起來多么有趣,思想契合就算不用語言也可以互相理解。我讀完立刻在腦海里浮現出和珅在他面前拍馬溜須的模樣,忍不住笑出聲來,又為他捏了一把冷汗。如果是普通人寫下這副對聯,我會覺得他胸襟開闊、活潑可愛,但題字的人是皇帝啊,周圍的人都費盡心思地想要揣摩他的喜好和心意,好討他的歡心,這想起來就令人不寒而栗。“唷,你和朕的心意相通呢!朕喜歡你!”他最偏愛的和珅,貪污走了清政府整整15年的財政收入。人人順著他的心意,對他歌功頌德,于是他對整個世界的發展給清朝帶來的危機,看不見,聽不見,為大清的衰落埋下巨大的隱患。
歷史不曾講述的細節,就藏在這些楹聯里,很值得我們思考。
一些尋常人家門口的楹聯,作者的姓名早已丟失,卻照舊記錄著歷史洪流中的驚心動魄。比如:
登仁壽域,納福祿林。
福祿壽是樸素的古代人最高的人生追求,在這副對聯里大大方方地寫了出來。但有趣的是,題字的門上明顯有刀斧劈砍的痕跡,主人好像一點兒也不介意,讓它保留了下來。美好的期望,艱難的現實,一并都留在了那扇古老的門上。皇城中小市民們旺盛的生命力,在胡同的深處發著微弱的光。
一副楹聯還可以窺見一個商號的企業文化,比如:
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
短短一句展現出墨水制造商的氣魄和古老的歷史。
最好玩的是一個剃發店的楹聯,很有幽默感,寫得也極妙:
相逢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
從字面上看,意思是來的人都會取下自己的帽子,離開的人都不會再撓頭了。但在當時,“彈冠”也有升官的意思,“搔首”是苦惱的意思,背后的含義就是,來的人都會步步高升,離開的人煩惱全消,又幽默、又吉祥,看了叫人心生歡喜。于是這樣兩句話,就讓那個剃頭店名聲大噪。而題寫這副對聯的董邦達,也從一個生活困頓的落寞書生,變成了受到親王賞識的大紅人,成為京城有名的書畫師。
但是另外一個剃頭店,他們找了一個狂士題了副很張狂的楹聯,結局就大不相同了: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每個路過的人看到這副楹聯都會覺得脖子后面一涼,誰也不敢進去用自己的頭顱試試剃頭刀是不是鋒利。所以這家剃頭店,很快就倒閉了。
不同的楹聯,竟然讓相同的商家有了全然不同的命運。
歷史故事、市井傳說,就藏在一副副楹聯里,合上這本書,覺得很有滋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