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在四川樂山至雅安高速公路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工作人員因運輸的韭菜花是否該收費問題發生爭執。
其實這事兒真不怪收費站工作人員較真。交通運輸部的《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里,蒜薹明明白白寫著可以免費,韭菜花卻壓根沒上榜。
從政策規定來講,除了《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在商務部2013年發布的《新鮮蔬菜分類與代碼》行業標準里,蒜薹代碼006·015,韭菜花代碼006·002,從專業分類上,它們就不是同一類蔬菜,這都決定了它們在綠通政策里的不同待遇。
綠通政策的初衷是為了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讓老百姓吃上更新鮮便宜的菜。但目錄不可能包羅萬象,總有些菜會被漏掉。
比如這次爭議的韭菜花,雖然也是蔬菜,但市場需求量遠不如蒜薹大,政策制定者可能覺得沒必要納入免費范圍。
再加上各地對農產品的叫法五花八門,像蒜薹在有些地方叫蒜毫,韭菜花又叫韭菜薹,司機要是存心蒙混過關,收費站還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有人可能要問,為啥不把目錄放寬點,讓更多農產品享受免費?問題沒那么簡單。
綠通免費的前提是整車合法裝載,要是隨便什么菜都能免,那豈不是誰都能鉆空子?比如有人拉一車蘿卜,底下藏幾箱手機,要是查得不嚴,國家得損失多少通行費?所以政策必須卡得嚴。
從實際操作和大眾認知層面看,確實容易產生爭議。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韭菜花和蒜薹長得有點像,都是能吃的綠色蔬菜,不理解為啥一個免費一個收費。
而且,司機也說了,自己做幾年生意都沒被收過費,這說明在之前的執行中,可能存在標準不統一的情況,有的地方讓韭菜花走了綠通免費,這就給司機造成了誤解,以為自己這次也能免費。
從高速運營方角度,他們必須按規定辦事。要是這次讓韭菜花免費了,以后可能就會有更多類似的情況,比如各種不太明確的蔬菜品種都想走綠通免費,那綠通政策就亂套了。
可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目錄是2009年制定的,都15年了,農業發展這么快,新的蔬菜品種不斷出現,這個目錄卻沒怎么更新。
就像網友們說的,目錄里有榴蓮這種價格不低的水果,也有娃娃菜這種人工培育變種,卻沒有韭菜花,這難免讓人覺得不合理。
目前,這件事也有了后續進展。收費站貼出告示,地方特色農產品可申請目錄增補,交通運輸部官網也顯示,《目錄》修訂草案進入民意征集階段,韭菜花、芥菜等十多種之前被拒之門外的蔬菜首次進入備選名單。這說明大家都意識到了政策需要與時俱進。
未來綠通政策會怎么走?綠通政策的目錄肯定得不斷完善,甚至還會越來越智能化。比如利用攝像頭自動識別貨物,或者讓司機提前在APP上申報,減少現場扯皮。
但不管技術怎么進步,政策的核心還是得公平合理。該免的免,不該免的堅決不收,這樣才能讓真正需要優惠的農戶和司機受益,讓更多真正需要優惠的農產品能享受到政策福利,減少像韭菜花這樣的爭議。
同時,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也得加強對一線工作人員的培訓,讓他們能更準確地判斷,減少和司機之間的矛盾。另外,還得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讓運輸農產品的司機們清楚知道哪些能免費、哪些不能,別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就像一場不斷調整的平衡游戲,這個世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政策也一樣。
它既要考慮公平,又得兼顧效率,還得防著有人鉆空子。韭菜花和蒜薹的區別,看似是個小問題,背后卻是一整套復雜的權衡。
有時候,規則的存在不是為了刁難誰,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走得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