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運動導致的皮膚頻繁拉伸使傷口微環(huán)境呈現動態(tài)復雜性,而細菌感染進一步加劇創(chuàng)面愈合困難。傳統(tǒng)靜態(tài)交聯水凝膠敷料難以適應傷口動態(tài)變化,存在貼合性差、二次感染風險高等缺陷,嚴重制約其臨床應用。因此,開發(fā)兼具高效抗菌活性與動態(tài)環(huán)境自適應能力的水凝膠傷口敷料成為當前研究的迫切需求。
鑒于此,煙臺大學藥學院任春光研究團隊以聚乙烯醇和氧化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基質,通過設計動態(tài)共價交聯構建了一系列動態(tài)自適應型抗菌水凝膠傷口敷料(圖1)。通過FT-IR、NMR、SEM、流變以及機械和自愈性能測試等手段系統(tǒng)地評估了水凝膠的理化特性。實驗結果表明,該水凝膠具備優(yōu)異的動態(tài)自適應能力,同時表現出良好的止血效果、生物相容性與優(yōu)異抑菌活性,動物體內評估結果顯示,該水凝膠敷料能夠通過促進膠原蛋白沉積顯著促進全層皮膚缺損的再生修復(圖2),在創(chuàng)面敷料和組織修復領域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圖 1.(a) 羧甲基纖維素鈉的氧化示意圖。(b) PDSR 水凝膠的制備示意圖和交聯機理。(c) PDSR 水凝膠在促進傷口愈合中的應用。
圖 2. (a) SD 大鼠全層傷口模型的示意圖。(b) 第 0 、 3 、 7 、 10 和 14 天各組傷口表面的代表圖像。(c) 傷口面積示意圖和 (d) 對照組和 PDSR-1 水凝膠組傷口面積的統(tǒng)計分析。(e) 對照組和 PDSR-1 水凝膠組第 14 天傷口的 H&E 染色和 Masson 三色染色。
相關成果以“ Dialdehyde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nd Polyvinyl Alcohol Based Hydrogel Dressing via Dual Dynamic Bonds with Self-adaptive, Hemostatic,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for Wound Healing”為題發(fā)表于國際權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中科院二區(qū)TOP,IF=8.5)。煙臺大學藥學院2021級本科生孫增鈺為第一作者,煙臺大學藥學院教師任春光和何延浩為共同通訊作者。以上研究得到了煙臺大學博士啟動基金的資助。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45687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