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近日,首屆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系腫瘤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行。會議由煙臺毓璜頂醫院科研科、泌尿外二科主辦,邀請了中國海洋大學醫藥學院楊金波教授、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呂偉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朱明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毛鳳彪教授、濱州醫學院藥學院米佳教授,以及來自全國十余所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帶頭人、青年人才進行專題報告和學術研討。煙臺毓璜頂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宋西成擔任大會主席,會議開幕式由醫院科研科科長林春華主持,醫院病理科、檢驗科、教育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科實驗室、中心實驗室等相關青年研究骨干及研究生參加學術研討。
會議上半場,楊金波教授系統總結了干擾素依賴信號在抗病毒和腫瘤免疫學中的研究作用,揭示了STAT2特定位點磷酸化增強抗病毒與細胞免疫的分子機制,為臨床急救提供新策略。朱明教授聚焦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的安全性與效率提升,為優化編輯安全性提供新工具,推動基因治療臨床應用。上海科技大學丁明瑞教授聚焦XistRNA在X染色體上順式擴散并啟動X染色體失活,揭示了其順式擴散的生物物理基礎,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上海交通大學何金男教授開發了高通量相分離蛋白篩選方法,為相分離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會議下半場,毛鳳彪教授帶來了腫瘤驅動機制及精準干預的報告,系統闡述了腫瘤發生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包括基因突變、表觀遺傳改變、腫瘤微環境異常等分子機制。呂偉教授主要探討了染色體外DNA在尿路上皮癌中的時空多樣性及其對腫瘤進化和腫瘤免疫微環境的影響。浙江大學朱容萱教授圍繞腫瘤乳酸化及免疫逃逸機制,分析促進組蛋白乳酸化,驅動腫瘤生長和免疫逃逸過程中的影響因素,為癌癥治療提供新策略。清華大學徐隆琛博士介紹了計算機模擬基因編輯擾動進行因果推斷與虛擬細胞建模、單細胞與空間組學算法開發、生物系統復雜網絡與動力學建模等最近研究進展。
會后,專家們參觀了泰山學者實驗室、生物芯片實驗室、中心實驗室和大數據實驗室,實地了解醫院科研平臺建設與成果轉化情況,并與實驗室科研人員展開深入交流。專家們對煙臺毓璜頂醫院近年來在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醫院在泌尿系統腫瘤研究領域已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和廣闊的發展潛力。
本次學術研討會聚焦泌尿系腫瘤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與臨床熱點,全面展示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轉化的最新成果,有效促進了多學科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通過此次高水平的學術交流,醫院進一步拓寬了科研視野、提升了學術影響力,也為構建開放共享、協同高效的科研合作機制打下了堅實基礎。未來,煙臺毓璜頂醫院將繼續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理念,加強國內外合作與交流,推動更多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宋西成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