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中國的債務負擔幾乎處于全球最高水平了。
過去,當談及一個國家、家庭或企業的債務時,我們常聽到“美國人喜歡寅吃卯糧”的說法,意思是今天借錢花明天的錢,也就是比較傾向于通過借債來消費和投資。
但實際上,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年底,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后發現,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的債務負擔已幾乎是全球最高的。這恐怕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
我們來看具體數據,這里用到的是債務杠桿率。所謂債務杠桿率,是指一個國家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債務總和(即非金融機構總債務)與GDP的比值。我們常聽說中國的GDP規模已居全球第二,GDP增長率在5%、4%多點等,而將總債務與GDP對比,就形成了債務杠桿率。
下面我們對比一下主要經濟體的債務杠桿率水平。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美國,因為總覺得美國人愛借錢,美國政府也借了很多錢。把美國政府、家庭和企業的債務加起來與GDP對比,美國的債務杠桿率是249.3%,取個大數就是250%,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務規模是GDP的2.5倍。
再看歐盟,英國退出后,歐盟目前有27個經濟體,其債務杠桿率為242.9%,取整數約243%。可以發現,美國和歐盟的債務杠桿率大體相當,都在250%左右,美國略高一點。
其中,像德國這樣的大國,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按經濟體量排序為美國、中國、德國),其債務杠桿率為198.6%,取大數約200%。脫歐后的英國,債務杠桿率為200.25%。由此可見,英國、德國、歐盟、美國的債務杠桿率相差不大,基本都在230%-250%之間。
我們再看一些大型發展中經濟體。俄羅斯的非金融機構總債務(政府、企業和家庭部門債務總和)與GDP的比值是120.5%,即總債務是GDP的1.2倍,明顯比發達經濟體低一個層次。印度的這一比例是175%,相當于GDP的1.75倍;南非約145%;巴西約180%。顯然,這些大型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杠桿率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明顯低了一個水平。
另外,沙特的債務杠桿率更低,只有112%;印尼約79%,不到80%。以上我們展示了金磚國家中規模較大的經濟體的情況。
從整體來看,發達經濟體的債務負擔更重,這是因為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借債,逐漸累積形成了債務包袱。
相對而言,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水平和負擔普遍明顯低于發達經濟體。但再看中國,根據BIS的數據,中國全社會的債務杠桿率是286.5%,已接近290%。
這個數字明顯高于美國、歐盟、德國、英國等發達經濟體,中國已處于全球債務杠桿率最高的國家之列。之所以說“幾乎最高”,是因為還有國家比中國更高,比如日本的債務杠桿率達到了387%。
下面簡單說說債務杠桿率高意味著什么。一個國家和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企業是一樣的。如果一個家庭借債規模很大,就意味著每年掙的錢有很多要用來還本付息,而且這個家庭今后不敢經歷太大的收入波動,否則一旦還不起債,可能就會被列入黑名單、限制高消費,其經濟抗風險能力會明顯降低。
再比如家庭消費,如果家庭債務很高,人們還敢大量消費或者繼續加杠桿消費嗎?顯然一般是不敢的。在投資方面,可能也會變得謹慎,會回避那些風險偏高的投資,因為這時候輸不起了。這個道理放在國家層面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國家的債務杠桿率高,對地方政府來說,由于債務壓力太大,可能就不敢上新項目,不敢在經濟發展上投入大量資金,只能勉強維持當前支出,避免出現大問題。
對企業而言,如果債務杠桿率太高,也不敢擴大投資,因為掙來的很多錢都要用來支付債務利息,在投資上會變得謹慎。最典型的比如房地產企業,如今像萬科等企業每個季度、每個月可能還在賣房,但賣房的錢顯然不再屬于股東,也不會用來發獎金,而是要用來償還企業債務。
對家庭部門來說也是這樣,盡管自2024年6月、9月以來,國家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消費,但效果卻越來越差,原因就在于家庭債務負擔重了之后,人們不敢消費了。
朋友們,債務負擔變大還意味著另一個問題:整個社會每年創造的財富中,越來越多的部分被有錢的資本所占有,而勞動者能分到的部分越來越少了。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