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認真刷牙,已經是很多人的口腔護理標配。但總有一個問題讓人糾結:刷完牙后,真的還需要用牙線嗎?畢竟牙刷都刷過了,牙縫里還能有多少臟東西?
其實,刷牙和牙線,從來不是二選一的關系。
先說說:牙刷清潔不到的死角
我們的牙齒排列緊密,相鄰兩顆牙之間有一個 “鄰面”(也就是牙縫內側),這個位置是牙刷的 “盲區”無論是普通牙刷還是電動牙刷,刷毛都很難深入牙縫,頂多能清潔到牙齒表面和牙齦邊緣。
而食物殘渣、牙菌斑(細菌聚集形成的 “軟垢”)恰恰喜歡躲在牙縫里。如果長期不清理,這些 “臟東西” 會慢慢鈣化,變成牙結石;還會刺激牙齦,導致牙齦紅腫、出血(牙齦炎),甚至進一步發展成牙周炎,嚴重時可能導致牙齒松動。
再聊聊:牙線的作用
牙線的作用,就是填補牙刷的清潔漏洞—— 它能像 “小掃帚” 一樣,深入牙縫,把藏在鄰面的食物殘渣、牙菌斑刮出來。
尤其對于以下人群,牙線更不能省:
牙齒排列較密、牙縫窄的人(食物殘渣更易嵌塞);
正在矯正牙齒的人(托槽、鋼絲周圍更易藏污納垢);
有牙齦敏感、容易塞牙的人(牙縫殘留會加重牙齦問題)。
別被誤區誤導:牙線不會讓牙縫變大
很多人拒絕牙線,是擔心 “用牙線會把牙縫撐大”。其實這是典型的誤解:健康的牙齦和牙齒之間有自然的間隙,牙線的材質是柔軟有彈性的,正確使用時只會順著牙縫輕輕滑過,不會損傷牙齦或 “撐寬” 牙縫。反而,長期不清理牙縫,牙菌斑刺激牙齦萎縮后,牙縫才會真的變寬。
口腔清潔的核心,是 “不留死角”。刷牙負責牙齒表面,牙線負責牙縫鄰面,二者搭配才能形成 “完整防護”。每天多花幾分鐘用牙線,比等到牙齦出血、蛀牙疼了再補救,可劃算多了。畢竟,牙齒健康這件事,“細節” 才是關鍵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