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瑋)7 月以來,延安全區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極端天氣給通信網絡帶來嚴峻考驗。據統計,此次強降雨已導致當地基站退服 255 站次、停電 490 站次。面對汛期,陜西移動延安分公司迅速行動,全面啟動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多措并舉筑牢通信 “生命線”,確保網絡運行平穩。
前置防線:用責任意識織密民生保障網
“收到暴雨預警后,我們第一時間召開保障會議,把醫院、社區、防汛指揮點這些關乎群眾生命安全的區域,全部納入重點保障清單。” 延安分公司應急保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極端天氣下民生服務 “不斷線”,公司啟動 7*24 小時值班機制,全員放棄休假堅守崗位,對全市通信設施開展拉網式排查。從老舊小區的基站信號到偏遠村鎮的通信線路,每一處細節都凝聚著 “提前一步防風險” 的責任擔當,為后續搶險爭取了寶貴時間。
協同作戰:以合力擔當守護社會運轉
“通信不只是企業的事,更是關乎社會穩定的大事。” 在防汛保障中,延安分公司主動聯合鐵塔、代維等單位成立 “防汛通信聯合指揮部”,打破企業邊界共享搶修資源。當某低洼居民區基站因停電中斷信號時,聯合隊伍僅用 40 分鐘就完成發電機部署,讓被困群眾及時撥通求助電話;針對防汛指揮部的通信需求,他們專項調配 3 組應急通信車駐點保障,確保指令實時傳遞。這種 “一盤棋” 的協作模式,彰顯了企業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社會協同意識。
扎根一線:用腳步丈量責任半徑
“雨最大的時候,巡檢員踩著沒過小腿的積水排查光纜,渾身濕透卻沒停下腳步。” 這是延安分公司市縣協同保障中的真實場景。為守護群眾通信 “生命線”,市縣兩級員工組成 “雨中突擊隊”,對沿河村莊的通信線路、山區學校的信號設備加密巡檢。在安塞區沿河灣鎮,搶修人員冒雨加固被洪水沖刷的光纜桿路,保障了周邊 3 個行政村的通信暢通;在寶塔區老舊小區,他們逐戶檢測寬帶信號,確保獨居老人能隨時聯系子女。這些行動,讓社會責任具象化為一個個溫暖的民生細節。
應急攻堅:用高效響應踐行民生承諾
“只要群眾有需要,我們隨時出發。”4 支應急搶修隊伍帶著這樣的承諾 24 小時待命。截至 7 月 9 日 9 時,他們累計跋涉 1200 余公里,在泥濘山路中為基站發電,在積水路段里搶修光纜,用 187 人次的堅守換來 201 個基站的恢復運行。當最后一個偏遠山村的信號指示燈重新亮起時,村民們發來的 “謝謝” 短信,成為對這份社會責任最生動的注解。
目前,延安通信網絡持續平穩運行。陜西移動延安分公司表示,將始終把群眾安危放在首位,以 “通信為民” 的初心持續深化社會責任,在防汛保障中堅守崗位、沖鋒在前,為全市打贏防汛攻堅戰提供堅實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