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這首震撼人心、慷慨激昂的《大刀進行曲》出自青年音樂家麥新之手,充分表達了中國軍民同仇敵愾的堅強意志和必勝決心,曾激勵了中華兒女奮勇殺敵、保家衛國,喚起千千萬萬抗日軍民沖上前線,成為經久不衰的紅色經典歌曲。直到今天,唱起這首《大刀進行曲》,仍然會讓人們血脈僨張、熱血沸騰,迸發出熾熱的愛國激情!
現存于中國美術館的大型雕塑《大刀進行曲》
歌曲背后的傳奇大刀隊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占領了我國的東北,并伺機侵占華北。1933年春,日軍欲從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境內的喜峰口入關。當時駐守在這里的是宋哲元軍長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二十九軍運用近戰、夜戰,充分發揮了大刀的威力,以落后的裝備戰勝了有先進武器的敵人,有力地抗擊了日軍的侵略。第二十九軍將士堅守7天7夜,共斃敵3000多人,迫使敵人后撤。第二十九軍500人的大刀敢死隊僅生還23人。這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抵抗侵略的首次勝利。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熱情,更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的年僅23歲的青年音樂家麥新。
東北易幟后不久,軍隊統一編制,宋哲元所部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中,第二十九軍因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而備受歧視,不僅糧餉不足,武器裝備也十分落后。當時,第二十九軍有三分之一的武器都是原西北軍遺留下來的老漢陽造,還有不少是當年淮軍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時用的毛瑟槍,根本配不了子彈,只能背著做樣子,其余就是自制的土槍。宋哲元軍長鑒于當時有兵無槍、有槍缺彈的情況,結合西北軍軍官多有武術基礎的特點,提出了建立大刀隊的設想——自造大刀,全軍習武。宋哲元給每位士兵配備了一把大刀。這刀與一般的單刀不同,它是由山西的鑌鐵打成,每把重7斤,全長7尺,刀面最寬處有4寸,刀沉力大,舞起來凜凜有風,很有殺傷力。宋哲元與副軍長佟麟閣還特意聘請了享有盛名、具有愛國思想的武術大師李堯臣來擔任教習。李堯臣根據大刀的特點及日軍步槍上刺刀的情況,結合原來的六合刀法,為第二十九軍編了一套實戰性很強的“無極刀法”。
1933年3月11日夜,第二十九軍從大刀隊中抽調500名精兵組成突襲隊,趁夜色潛入敵特種兵營地。在與敵人的激烈拼殺中,大刀隊也多有傷亡,以付出了僅生還23人的慘痛代價,迫使敵軍后撤并奪回了喜峰口。第二十九軍以弱勝強,大刀殺敵的英雄事跡迅速傳遍全國,成了抗戰初期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撐。盧溝橋事變爆發后,第二十九軍以“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的信念同日軍展開拼殺,大刀隊揮動利刃近戰肉搏,但是寡不敵眾,6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
當時,《申報》《益世報》《大公報》《世界日報》等擁有較大影響力的主流報紙都對第二十九軍使用大刀英勇殺敵的事跡進行了大篇幅報道。1937年7月12日,《世界日報》以《第二十九軍大刀殺日賊》的大標題報道:“日軍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隊迎頭痛擊……相與肉搏,白刃下處,日軍頭顱落地,遂獲大勝。”報紙上還登出詩歌:“大刀大刀,雪舞風飄。殺敵頭顱,壯我英豪!”
愛國情懷迸發出的激昂旋律
麥新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聽到記者介紹大刀隊一位19歲的戰士陳勇德,一個人用大刀砍死9個鬼子、繳獲13支槍,感到心潮澎湃、熱血沸騰,醞釀著要創作一首融愛祖國、愛人民、愛抗日戰士和恨侵略者、恨帝國主義、恨一切反動派于一體的催人抗爭、團結御敵的抗日歌曲。1937年7月末的一天晚上,麥新從職業界救國會的集會場所回到家里,久久不能入睡,捧起蕭紅的《生死場》閱讀,讀著讀著產生了創作靈感,麥新以火山噴發一樣的愛國熱情一氣呵成寫完歌詞,又揮筆配上了慷慨激昂的曲譜,一首《大刀進行曲》就這樣誕生了。《大刀進行曲》的原詞:“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第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咱們第二十九軍不是孤軍。看準那敵人,把它消滅!把它消滅!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殺!”歌曲副標題是“獻給第二十九軍大刀隊”。短小精悍的歌詞,鏗鏘有力的節奏,喊出了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和英勇斗爭的精神。
1937年8月8日,“國民救亡歌詠協會”在上海文廟成立,麥新與冼星海等人擔任協會的常委會成員。當天,麥新在上海浦東大廈親自指揮首次演唱的《大刀進行曲》,引起了強烈轟動,幾千名群眾自發而來,越唱越激動。麥新的指揮棒被揮斷了,他就攥起拳頭指揮。群眾唱到激情處,竟不自覺地把原曲的第一句唱得有所變調,結果竟然顯得更加勇猛、剛勁有力。麥新不禁感嘆道:“還是群眾唱得對,一開始用切分音符,這個節奏更能表現出對敵人的無比仇恨。”根據群眾意見,麥新對歌詞作了改動,并拿掉了“獻給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副標題,使歌曲更具有廣泛性。《大刀進行曲》節奏堅決果斷、曲調流利易唱,反映了那個時代民族壓迫、階級壓迫下勞動人民苦難的生活和呼聲,也寫出了當時的人民戰爭以及人們對光明前途的渴望。作為一首堅定有力的齊唱、輪唱的群眾歌曲,表現了勇士們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和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戰斗精神,抒發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后來,《大刀進行曲》發表在《大眾歌聲》第二集上,田漢通過百代唱片公司錄制成唱片,很快就響徹全國,成為振奮民族精神、爭取民族解放的號角。
時代強音響徹全中國
《大刀進行曲》之所以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就因為它是從民族的、大眾的、豐富的斗爭生活中汲取創作源泉,又通過創作交還給大眾,并給予大眾以力量和鼓勵,使他們為拯救自己的民族而斗爭。歌曲沒有過分追求歌詞的文學性,而是以近乎口號式的吶喊,給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一句作為首句,其居高臨下的意味,勇猛之氣、殺伐之聲使敵人不寒而栗;作為尾句則顯得干脆利落,不僅與首句相呼應,而且給人一揮而就、如同切瓜砍菜的快感。“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和“把他消滅”兩句被重復,作為一種強調的處理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歌曲開始處的同音反復和“大刀向”3字上的逆分節奏,從容不迫、果斷有力,如同戰斗的號角催人奮進,也像是揮舞的大刀,鋒利無比、寒光閃閃。“全國愛國的同胞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一句,表現出的感召力和親和力,猶如驚天動地的號角,向敵人發出戰斗吶喊,向全國愛國的同胞發出戰斗警報。它在搖旗吶喊,讓全國的愛國同胞們覺醒起來,告訴所有愛國的中國人民全民族抗戰的時期已經到來,不能再對日寇抱有任何的幻想,要想取得民族解放,必須拿起刀槍,勇敢馳騁沙場,與敵人拼搏到底。“前面有東北的義勇軍,后面有全國的老百姓”,這種全國上下浩浩蕩蕩的抗戰隊伍、全民皆兵的闊大場面威震四海、鼓舞人心。歌詞末尾“看準那敵人把他消滅”“沖啊”“殺”等歌詞,更加富有戰斗力,它不僅訴諸人們的視覺形象,還能喚醒人們的聽覺。這樣富有感召力的歌詞,再配上與之意境渾成天然的旋律,簡直是錦上添花,詞曲配合相得益彰,使得革命者唱起來士氣倍增,敵人聽了后聞風喪膽。
《大刀進行曲》不僅響徹全國,而且奠定了抗日歌曲特有的凝聚民心力量的雄渾風格。它與《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戰歌曲一起,形成了最響亮的時代強音。同時,《大刀進行曲》也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歌曲誕生后不久,世界反法西斯陣線42個國家曾在巴黎舉行反法西斯大會,旅歐華僑在大會上演唱《大刀進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激情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國代表強烈共鳴,極大地堅定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必勝的信心。
《大刀進行曲》在中國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激勵著無數將士揮舞大刀,沖向烽火硝煙的戰場。同時,歌曲也表達了全國人民積極參加抗戰,軍民團結勇敢前進,筑成銅墻鐵壁的戰斗堡壘,誓死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去的堅定決心。今天,抗日戰爭勝利已經80年,但麥新創作的《大刀進行曲》和這首戰歌背后的英雄故事必將代代流傳,永久地回蕩在中華民族的記憶里。
(作者:劉昊,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來源:《黨史縱橫》、黨建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