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趙熠如 雷珂馨)近日,小馬智行、哈啰等企業紛紛在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展開動作。事實上,此前已有眾多車企、出行平臺、自動駕駛企業入局Robotaxi賽道,并在市場拓展、商業變現等方面取得進展。業內人士認為,Robotaxi市場增長潛力巨大,但企業仍需突破技術、成本、用戶接受度等挑戰。
圖為自動駕駛車輛行駛在重慶永川街頭。(圖片由CNSPHOTO提供)
自動駕駛出行前景廣闊
近日,小馬智行與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在迪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辦Robotaxi發布儀式。雙方將攜手推進Robotaxi在迪拜的商業化落地,首批車輛將于2025年開啟路測,為2026年實現全無人商業化運營奠定基礎。
同樣在近期,哈啰聯合螞蟻集團、寧德時代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安全應用和商業化落地。哈啰Robotaxi業務首席科學家Yolanda表示,Robotaxi業務目前會以國內為主,公司目標是三年內落地商業化。據悉,哈啰Robotaxi業務及研發團隊已招募了一批AI大模型、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技術人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Robotaxi全球市場總規模將于2030年達到8349億元人民幣,2024年—2030年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9%,2030年—2035年CAGR為31%。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Robotaxi市場,占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市場的比例約為58.5%。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告訴中國商報記者,Robotaxi作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核心場景,正迎來全球范圍的爆發式增長。高盛數據顯示,中國Robotaxi市場規模預計從2025年的5400萬美元激增至2035年的470億美元。在政策層面,中國通過發放超1.6萬張測試牌照、開放3.2萬公里測試道路,并開展全無人駕駛商業化試點,為Robotaxi落地提供了關鍵支持。
“企業布局Robotaxi賽道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戰略選擇。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城市出行需求的升級,Robotaxi有望成為未來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不過,其商業化落地還需要時間,預計在未來5—10年將逐步實現規模化運營。”
“企業通過在Robotaxi這一賽道的布局,能夠加速技術研發與迭代,提高自身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此外,政策支持也為Robotaxi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多地已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試點與應用。”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多方競逐Robotaxi賽道
Robotaxi賽道火熱,吸引眾多企業入局。車企如特斯拉、小鵬、廣汽、上汽,出行平臺如滴滴、曹操出行、如祺出行,自動駕駛企業如百度Apoll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都已經有相關動作。
一些車企選擇與出行平臺聯手合作,進軍Robotaxi賽道。
2025年2月,曹操智行自動駕駛平臺上線,搭載吉利“千里浩瀚”Robotaxi解決方案的車輛在蘇州、杭州啟動示范運營。Robotaxi服務無縫整合了曹操的運營經驗與吉利集團的汽車制造、自動駕駛技術優勢。曹操出行計劃2026年年底推出專為自動駕駛設計的L4級Robotaxi定制車型。
2025年4月,滴滴聯合創始人、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分享了L4自動駕駛領域的思考與實踐,并發布了新一代前裝量產Robotaxi的硬件平臺。滴滴自動駕駛與廣汽埃安合作的首款L4車型也一同亮相。該L4車型具備全球化適配能力,計劃2025年年底量產交付。
2025年5月,上汽集團移動出行戰略品牌享道出行與自動駕駛技術企業Momenta(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將共同打造全球首個基于前裝量產的Robotaxi車隊。該車隊由Momenta提供可規模化的主駕無人的自動駕駛技術,享道出行提供運營平臺支持。
一些布局Robotaxi的企業,也已在運營規模、市場拓展、商業變現等方面取得進展。
截至2025年5月,如祺出行平臺在大灣區運營Robotaxi合計超過300輛;自有車隊的安全運營里程超過200萬公里,已覆蓋超3000個站點。2025年5月,Robotaxi訂單總量同比增長超413%。
根據百度財報,截至2025年5月,蘿卜快跑在全球累計提供超1100萬次的出行服務。今年一季度,蘿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萬次出行服務,同比增長75%。在出海方面,蘿卜快跑一季度進入迪拜和阿布扎比兩個海外城市。
根據文遠知行財報,2025年一季度,Robotaxi收入為1610萬元,該項收入占比大幅提升至22.3%,35%的超高毛利率穩居全球自動駕駛行業頭部。2025年5月,文遠知行與Uber再次宣布擴大雙方戰略合作,計劃未來5年將新增15座國際城市,部署自動駕駛Robotaxi服務。
“車企需將自動駕駛系統深度融入車輛制造,平衡性能與成本。此外,車企需與自動駕駛企業、出行平臺建立合作生態,避免‘單打獨斗’。平臺需解決車輛調度、維護及用戶習慣培養等實際問題,如何降低空駛率、提升服務響應速度仍是核心挑戰。”陳禮騰說。
“自動駕駛系統需要在復雜多變的路況下實現完全自主決策,目前的技術水平在極端天氣、復雜交通場景下的表現仍有待提升。其次,Robotaxi車輛的改裝成本、傳感器成本以及運營維護成本較高,如何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降低運營成本,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盧克林認為。
張新原認為,布局Robotaxi賽道,法規方面需要完善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和事故責任認定等政策,運營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車輛調度和維護體系,用戶接受度方面需要培養公眾對自動駕駛的信任。此外,不同地區的道路基礎設施差異也給規模化推廣帶來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