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記者 黃煒鑫
塞舌爾總統拉姆卡拉旺在首都維多利亞接見中國第19批援塞醫療隊。醫療隊供圖
“中國援塞醫療隊是塞中友誼的橋梁和使者,為塞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7月4日,塞舌爾總統拉姆卡拉旺在首都維多利亞接見中國第19批援塞醫療隊時,對隊員們的無私付出表示感謝。他表示,明年是塞中建交50周年,希望雙方在公共衛生、直航、旅游、貿易等領域開展更廣泛合作。
今年是中國援塞舌爾醫療隊派遣40周年。40年來,一批批醫療隊員以仁心仁術護佑當地民眾健康,在異國海島譜寫援外醫療的動人篇章。2023年5月,第19批6名隊員抵塞開展為期兩年的援外工作,用大愛無疆的醫者擔當架起中塞民心相通的友誼橋梁。
“讓我在家門口就得到了最好的治療”
醫療隊隊員宋飛在義診現場接受患者咨詢。醫療隊供圖
28歲的安德烈奧·朱伯特飽受左側腹股溝疝困擾長達5年,在塞舌爾傳統醫療體系下,他只能排隊等待創傷較大的常規手術,或自費出國接受腹腔鏡手術。醫療隊隊員、普外科專家宋飛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困局。
2025年5月7日,宋飛成功為朱伯特實施塞舌爾首例腹腔鏡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手術僅耗時30分鐘。“我難以支付國外治療的費用,中國醫生讓我在家門口就得到了最好的治療。”朱伯特難掩激動地說道。塞舌爾衛生保健局首席執行官丹尼·盧旺日說:“希望中國醫療隊能把更多優秀技術傳授給本國醫生,為國民健康保駕護航。”
術后第10天,醫療隊隊員張久超為李偉麟做檢查。醫療隊供圖
塞華人聯合會前主席李偉麟今年已97歲高齡。老人的股骨頸骨折曾被當地醫生視為“無法實施的手術”。醫療隊隊員、骨科專家張久超克服高齡手術風險,在其受傷48小時內完成了股骨頭置換術,術后兩天患者即可下地行走。李偉麟激動地說:“感謝祖國醫療隊的全力救治,讓我重獲行動能力,更感受到祖國的關懷和溫暖。”
“讓我們在外島也能獲得及時救治”
醫療隊隊長卓曉青與當地醫護人員在查房。醫療隊供圖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醫療隊隊長、心內科專家卓曉青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在普拉蘭、拉迪格等外島,受海峽阻隔和交通條件限制,急性心梗患者轉運至主島維多利亞醫院的時間常超10小時,極易錯過黃金救治期。卓曉青主導建立了“24小時遠程溶栓救治通道”,整合現有通訊和醫療資源,實現維多利亞醫院心內科診療能力對外島的實時覆蓋。在援塞兩年間,該通道成功為10余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實施遠程指導下的溶栓治療,將從患者發病到閉塞血管被溶栓藥物成功開通的平均時間縮短至4小時。一位獲救患者家屬感動地說:“中國醫生讓我們在外島也能獲得及時救治。”
2024年3月24日,普拉蘭島發生一起嚴重的巴士側翻事故,直升機迅速將重傷者轉運至主島醫院進行治療。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醫療隊隊員、影像科專家孫世寧和他的團隊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投入到爭分奪秒的工作中,這是一場與死神的較量。孫世寧利用他在影像科的專業技能,2小時內為30多位受傷乘客完成相關檢查并出具報告。
醫療隊隊員孫世寧為患者做影像檢查。醫療隊供圖
“這些及時的影像資料為搶救爭取了寶貴時間。”維多利亞醫院院方評價道。援塞兩年間,孫世寧完成超聲約5000人/ 次,X線約11000人/次, CT報告約1000份, MRI約200份,用專業守護著當地民眾健康。
“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醫療隊在當地首次開展系統性針灸培訓。醫療隊供圖
每周三下午,診室變成“中醫課堂”,十余名當地醫護人員圍繞在醫療隊隊員、針灸科專家王天達身邊,認真學習取穴定位、針刺手法等中醫技術。這是援塞醫療隊在當地開展的首次系統性針灸培訓。“剛開始有點害怕,但看到中國醫生嫻熟的技術,我慢慢有了信心。”參加培訓的護士莎拉說。
“我們主要選擇操作簡便、安全性高、見效快的穴位和療法,這樣更適合當地醫療條件。”王天達說,培訓非常注重因地制宜,內容涵蓋頭痛、腰痛、關節炎、中風病等塞舌爾常見病癥的針灸治療方案。
盧旺日說:“技術培訓讓當地醫護人員掌握了一門實用的診療技能,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據悉,首批學員結業后將在各自工作單位開展針灸治療,讓更多塞舌爾民眾受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王天達說,“我們不僅要治病救人,更要幫助當地培養醫療人才,這樣才能真正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隨著培訓的持續開展,這根連接中塞兩國的“銀針”,正在編織起更加緊密的健康合作網絡。
“中國方案”守護海島健康
醫療隊首次赴普拉蘭島開展義診并向當地醫院捐贈物資。醫療隊供圖
在塞舌爾,中國醫療隊創造了多個“首次”:首次赴外島普拉蘭島開展義診,為交通不便的居民提供B超、心臟彩超檢查和針灸治療;首次組織中塞遠程會診,邀請國內專家為復雜病例提供診療方案,實現患者資料傳輸與專家遠程診斷;首次將關節專科醫師引入援塞隊伍,縮短當地患者關節置換等待時間……
“中國醫療隊在塞提供技術援助,捐贈醫療設備物資,為提升塞醫療衛生水平貢獻力量,期待兩國在現有合作基礎上,繼續探索合作新方向。”在塞舌爾衛生部為第19批中國醫療隊舉辦的送別表彰會上,衛生部部長維多代表塞政府表示衷心感謝,向醫療隊隊員一一頒授榮譽證書。
“印度洋的湛藍下,援塞醫療遠不止診療。”醫療隊隊員、影像科專家劉志健說,在濕熱診室與海島巡診中,我們傳遞技術,更被當地人的堅韌樂觀治愈。面對有限資源,共同尋找解決方案的默契,超越了語言。這片碧海藍天與淳樸生命,贈予我們關于醫者仁心與生命尊嚴最深刻的回響。“救死扶傷,傳遞情誼,為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詮釋醫者仁心,踐行大國擔當!”
據悉,第19批援塞醫療隊于7月9日啟程回國,第20批援塞醫療隊已抵達塞舌爾接過接力棒,將繼續書寫中塞友誼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