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戰爭,實際就是非建制派與建制派的你死我活的戰爭!馬斯克和特朗普原本都是非建制派,但特朗普必須要通過的“減稅法案”(大而美法案)又必須要仰賴國會建制派的支持,因此特朗普在當選總統之后,又變身成為了建制派,這樣就與堅持非建制派立場的馬斯克,形成了直接的、劇烈的沖突。
特朗普政府成立初期,憑借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對民主黨執政時期財政漏洞的系統性揭露,讓共和黨在輿論戰場上占據絕對主動,當然讓民主黨對馬斯克這個非建制派恨之入骨,進而發動群眾燒車燒店。當時,DOGE部門通過審計挖出聯邦機構大量低效支出案例,為特朗普推行“小政府”理念提供了彈藥。因此民主黨支持者將矛頭指向馬斯克,試圖削弱其商業根基與社會影響力,而馬斯克也確實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特斯拉的股價一再下跌,銷售受到很大的影響。
當特朗普政府人事布局逐漸固化,大量傳統建制派成員進入內閣后,馬斯克期待的改革遭遇到來自民主黨和共和黨建制派的系統性抵制。新任命的部門負責人將DOGE的審計行動視為對其權力地盤的侵犯,以“程序合規”和“數據敏感性”為由拒絕配合。沖突在2025年3月達到頂峰,馬斯克與國務卿馬爾科·魯比奧、白宮幕僚長史蒂夫·貝森特等人爆發激烈對峙。據內部人士透露,雙方在五角大樓預算審議會議上的爭吵近乎肢體沖突,魯比奧直斥馬斯克“踐踏國會監督權”,而馬斯克反擊建制派“守護腐敗溫床”。更關鍵的是,特朗普核心政治顧問蘇西·威爾斯(Susie Wiles)始終將馬斯克視為威脅,她通過媒體放風“馬斯克遭白宮驅逐”,用政治暗室陰招,意圖切斷其與總統的直接溝通渠道。此時的馬斯克因自認助特朗普勝選居功至偉(2024年選舉中提供2.77億美元資金支持及關鍵搖擺州動員,動用X平臺對抗民主黨的傳統媒體),在特朗普塑造的官僚體系中顯得格格不入,加劇了與特朗普整個權力系統的內部對立。
2025年5月底,馬斯克正式卸任DOGE負責人。特朗普在橢圓形辦公室為其舉行儀式并授予“白宮金鑰匙”,這是在特朗普親信米勒的夫人(她是馬斯克的支持者)推動下給予的“體面離任”敘事。然而裂痕還是在48小時內迅速顯現——5月27日,馬斯克首次有節制地公開批評共和黨力推的《大而美法案》(Big and Beautiful Bill),指責該法案“未削減反擴大赤字”,“與DOGE削減2萬億支出的目標背道而馳”。6月3日,他進一步發揚了火力,以“荒謬”“令人作嘔”定性該法案,此時正值法案以1票微弱優勢通過眾議院,參議院表決前景堪憂的關鍵時刻。
馬斯克的言論引爆了一向自命不凡的特朗普的怒火。6月5日,特朗普在會見德國總理默茨時公開宣稱:“我對馬斯克非常失望”,并在“真實社交”平臺發文“馬斯克瘋了”。馬斯克隨即在社交平臺X發起反擊:支持彈劾特朗普、提議由副總統萬斯接任,并威脅“停運龍飛船癱瘓NASA空間站補給線”。更致命的是,他暗示特朗普卷入愛潑斯坦案,宣稱“愛潑斯坦檔案未公開是因牽涉到特朗普”,雖然未提供證據,但已觸及特朗普最敏感的政治神經。
特朗普的報復也迅速升級為實質性打擊。6月5日晚,他在“真實社交”明示,“節省數十億美元的最簡單方法是終止馬斯克的政府補貼和合同”。6日空軍一號上回應記者追問時,他更威脅“將審查所有合同”。這直接針對馬斯克商業命脈,特斯拉依賴的電動車稅收抵免(年損失約12億美元)、SpaceX的NASA發射合同、星鏈國防訂單等總計380億美元政府關聯資金。受此影響,特斯拉股價單日最高暴跌14.26%,市值蒸發1500億美元。馬斯克則加速政治反制,6月5日在X平臺發起投票,80%參與者支持其組建新政黨“美國黨”(America Party),宣稱“需代表80%沉默中間派”。
6月7日,特朗普接受NBC專訪時確認:“我與馬斯克的關系已經結束……不想和他說話”。當被問及會否切斷政府合同時,他未否認但淡化了行動意圖。實際上,特朗普此舉也是感情用事,因為NASA的空間站幾乎完全依賴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的龍飛船負責往返運輸,上面還有多國航天員的存在。所以,馬斯克直接回應,停用龍飛船,這對特朗普是致命的。不過,特朗普在技術上干不過馬斯克,在政治上卻可以,于是他公開警告馬斯克:“若資助民主黨將面臨嚴重后果”。副總統萬斯試圖降溫,在電視采訪中呼吁馬斯克“回歸陣營”,承認其有批評權,但強調“與總統開戰是巨大錯誤”。馬斯克雖刪除部分激烈帖文(如彈劾提議),但對法案的抨擊及組黨計劃仍在推進。耐人尋味的是,對沖基金巨頭比爾·阿克曼呼吁雙方“為國家利益和解”時,馬斯克僅回應“你說得沒錯”,他并未關閉緩和通道,現在反而是特朗普“要面子”,堅持不愿與馬斯克直接和解。
應該指出的是,這場決裂暴露出特朗普“聯盟”的深層裂痕——關鍵依舊還是建制派與非建制派的戰爭。特朗普現在完全站在建制派的一邊,他現在似乎相信,自己就是共和黨建制派的代表和領袖。馬斯克代表的則是非建制派,追求的更為理想化的非建制派夢想,改造華盛頓政治。
有趣的是,那種認為馬斯克是為了錢,為了利益,而與特朗普發生沖突,這其實接近于一派胡言。利益對于馬斯克而言,只是一種附帶性收益,他不是為了利益才參加這場戰爭的,要知道他押注于特朗普的時候,所有的人幾乎都認為特朗普會輸掉大選。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向特斯拉提供大量補貼的是民主黨拜登政府,因此支持民主黨贏得大選,才符合馬斯克的利益。就算對大選進程的時間線不了解的人,也應該明白,就算現在的“特斯拉破產”,馬斯克也不是窮人,他可以繼續做他的富豪。就像很多年前他在特斯拉員工講過的話,“我他媽的應該像富豪那樣生活,抱著比基尼美女,在小島上曬太陽,但現在我卻睡在車間地板上,跟你們一起苦干”!不缺錢的馬斯克,不會為了商業利益這么干的,他是為了非建制派的政治理想——改造華盛頓政治,正是因為如此,他現在才會在“馬特爭執”中有67%的支持率,遠超特朗普的34%,但說真的,他在華盛頓的政治海洋中最后可能將會成為一個悲劇人物。
那么,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戰爭最后誰會贏?
現階段,擁有行政權力去找茬的特朗普會贏,但長久一點來看,馬斯克會贏。馬斯克贏的是影響力,他的行為和舉動,徹底抹黑了華盛頓的建制派政治舞臺,揭開了華盛頓政治的老底,這就為下一代保守派政治人物的崛起,奠定了基礎。至于馬斯克個人的命運,在美國社會真不好說。他太過于激進和活躍,什么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至于特朗普,他則肯定會輸的,他是一個外厲內荏的人,欺軟怕硬是他的本質,這種人最后不會有朋友!特朗普現在雖然掌握了行政權力,但馬斯克也有武器,尤其是法律武器,一個治不了哈佛大學的總統,難道就能治得了馬斯克代表的科技力量?至少,這是有疑問的。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共和黨建制派實際已經意識到,馬斯克對于中期大選的影響力是致命的——拿出3億美元全力以赴的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得到的東西居然還不如過去民主黨給的,誰還會在未來支持共和黨?因此,“馬特之爭”可能成為2026中期選舉共和黨崩盤的導火索,或許正應了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的那句話:共和黨恐遭“血洗”。
特朗普政府在自我吹噓的背后,實際虛弱不堪,甚至可以說一事無成。英國人給他起了個外號叫TACO,意思是說硬話但總是“認慫”?,F在的總體形勢,對中國在中美貿易談判中的地位有利,中國的強硬有可能贏得更大利益,但今后也會招致共和黨核心集團的更多嫉妒,因而今后會制造更多摩擦。有意思的是,破鼓才會萬人捶,歐盟現在趁機向馬斯克拋出橄欖枝,邀請其擴大歐洲投資,顯然這會進一步弱化美國產業競爭力。
綜合來看,特朗普實際做得過火了,在政治立場上從非建制派急劇轉向建制派,還是不成熟!現在,他不但出現了搖擺,而且還有被共和黨完全架空利用的可能性。
馬特之爭,是一場非建制派與建制派的戰爭!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取消電動車補貼、擴大財政赤字,背叛了馬斯克削減2萬億支出的改革目標,還沖擊其商業根基。特朗普為贏得建制派的支持而犧牲馬斯克,卻低估了其反噬能力。這場鬧劇若持續發酵,可能重繪美國政治版圖,并成為2026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崩盤的導火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