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河道如何換新顏?
羅斯·佩羅曾說:
"有行動力的人并不會總抱怨河水很臟,
具有行動力的人是那些努力使河水澄清的人。"
日內瓦艾爾河河道景觀復興
這是國外一個比較著名的項目,
很具有參考意義。
Aire河道從19世紀末期開始就逐步被改為運河,在2001年以后,政府組織競賽,又意圖將河道恢復到初始蜿蜒曲折的自然形態
而這個名為Group Superpositions的獲獎設計單位給出的答案是將新與舊、直與曲并列在一起,共同展示改造過程。
總平圖▼
放大,新與舊、直與曲是這樣并列的▼
施工圖▼
先說直的部分。
這部分保留、卻又改造了變成運河以后的歷史河道形態。在寓教于樂的環節當中,這屬于講述歷史的環節。改造過程中運用了與原河道吻合的各種直線元素:
增加了一些休息和互動的場地,但都很簡潔低調。
在原有河道上局部改造,加了蓋,增加草坪空間,供人們活動。
至于曲的部分,則是模仿自然河流,讓自然做工,具體怎么做的呢?我們通過施工過程來看一下
第一步:挖
原先的表層土是不可多得的種植土,必須找個地方保存起來以后可以用,你懂的。
用挖土機開槽后,形成由多個菱形格子組成的陣列……
第二步:挖好的溝槽放任河水沖刷……
第三步:讓自然做功,創造出一個充滿不確定河道的復雜網絡。
以下是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的河床變化▼
經過一年的沖刷,設計團隊還記錄了這條河流的誕生過程作為研究:
沉積物、礫石、沙子以及最初開挖的菱形幾何等元素,共同形成了極其豐富的河流地貌。
大功告成,get!(一條新的河流誕生了!)
對比一下自然河流,可不就是任憑水的脈絡在河床上隨意擺動造型……
接下來就是布置植物,從河堤到水邊的河灘,不同的地形條件孕育出豐富多彩的野花草甸。
不同位置的生長環境存在各種微妙的差別,野花品種也有所不同。
河灘算得上是可達性較便利的自然環境,這樣原生的環境,也成為供大眾親近、了解、學習自然的絕佳場地。
再來看一下這個設計的形成過程
設計師們順應景觀自身發展,引導這個區域形成健康的自然環境,改善河道的生態狀況,還居民一個天然后花園。雖由人作,宛如自然。
免責聲明:本文編輯整理自網絡,供于交流和學習,翻譯不當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及內容問題,請與本公眾號及時聯系,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