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一十三
編輯|蘇打水
《以法之名》無疑是這個暑期檔最大的爆款。
口碑水漲船高,豆瓣評分從7.6上漲到7.8,收視率更是穩居全國第一,最高峰值突破3%。
看來明年的各大頒獎典禮上,一定少不了導演傅東育與各位主演的身影。
除了觀眾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張譯、蔣欣,劇集爆火也帶火了一眾演員,而其中最出圈的一就是董晴。
01實力搶眼,演技詮釋角色深度
董晴在這部劇中飾演了張文菁,是萬海的辯護律師。
她被誣陷為萬海的同伙,女兒被當做要挾的籌碼。雖然她在指導組調查后被釋放,但是律師事業也被毀掉。
張文菁在劇中的形象,是被打壓的正義捍衛者,是黑惡勢力的布局中被無辜牽連的受害者。
但是張文菁這個“受害者”,并不是尋常意義上軟弱可憐的形象,董晴的演繹賦予了角色蓬勃的生命力。
在萬海案開庭時,她在漫長沉默后高喊的“萬海無罪”,石破天驚銳利的眼神、挺拔的姿態,展現了她強硬的態度。
在被釋放后她身上帶著濃濃的疲憊感。
聽到李人駿道歉并提出補償,露出不屑一顧的笑,態度不卑不亢,而眼神中滿是失望。
董晴精準的抓住了角色在不同境況下的心理變化,作為戲份并不算太多的配角,她每一次出場的橋段情緒極為連貫,絲毫不讓人出戲。
而除了強勢的一面,董晴也通過收放自如的演技,展現了張文菁鮮少流露的脆弱。
因為卷入萬海案,張文菁求職四處碰壁,失去的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她匡扶正義的夢想。
在鄭雅萍再次找到張文菁時,她細數萬海案的幾次轉折,眼中泛著淚光,似笑非笑的表情中流露著質疑。
張文菁閃躲的眼神,體現著她在堅守心底正義、接受現實磋磨之間的糾結痛苦。
她的糾結并不是因為信仰動搖,而是曾經身陷絕境后的無力感。
這個橋段中,張文菁的辛酸、無奈,都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是因為董晴對角色有著足夠深刻的理解,才能詮釋出張文菁五味雜陳的情緒。
02臺詞扎實,多年沉淀一鳴驚人
董晴能夠出圈不只是恰好遇上了張文菁這個角色,更重要的是,她多年積累的演技功底,給了她抓住機會的實力。
張文菁最出圈的場面,就是面對指導組時,對萬海案的司法程序的連環質問,臺詞量又密又多,短短20秒中,董晴每秒就說了4到5個詞,其中包含著眾多的法律術語。
她的字音清晰,語調抑揚頓挫,咬字的邏輯重音精準,情緒爆發的過程伴隨著臺詞層層遞進,氣場全開。
在質問對方的過程中,隨著激動的情緒她面色漲紅,眼神堅定,展現了她的果決、直率。
這一段表演中,董晴的表情、肢體語言、臺詞都無可挑剔。
也正是因為她完美的表演,才帶火了這句:誰在栽贓?誰在陷害?
在《以法之名》的劇宣活動中,董晴現場復刻了這一段臺詞,情緒飽滿、語言流暢。
一年半前被背過的臺詞,在沒有提詞器的情況下完整的演繹出來,董晴的實力不容小覷。
董晴的出圈不是偶然,是演技沉淀后的爆發。
今年37歲的董晴,有著長達18年的配角生涯。
在《最好的我們》中,她飾演了灑脫、仗義的蔣年年,靈動自然的演技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在《去有風的地方》中,她飾演的謝曉春一角,潑辣、清醒的設定也讓人印象深刻。
盡管董晴過往演繹的配角戲份并不多,但是每一個角色她都演繹的有血有肉。
從不被關注的配角,到爆款劇中的熱門角色,董晴這一次的蛻變,讓人看到了實力派演員的爆發力。
03結語
在眾多男女主演爭搶番位的畸形環境中,有一些演員即使是配角,也能收獲超越主角人氣和口碑,而這些關注度的來源,就是演技。
在這部劇中,張文菁也只是一個普通的配角,而董晴的演技,給了這個角色更多的可能性,讓配角的多面性呈現在觀眾的視野中。
董晴不僅演活了一個角色,也能夠通過這個角色的出圈,給自己的演藝生涯帶來正面的影響。
而對于觀眾來說,番位、戲份都不是值得在乎的,真正能吸引眼球的,只有演員的實力。
希望還有更多像董晴這樣的演員,能得到證明自己的機會,讓真正有實力的演員,走進觀眾的視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