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經濟下行與“少子化”沖擊,高等院校削減預算、關停院系、裁撤專業及教職員工的消息頻現。在此背景下,面對持續的運營壓力,削減行政人員數量、壓縮編制規模,已成為一批高校優化人員結構的首要切入點。
對于中國高校而言,此類優化還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相關要求的具體體現。該法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和精簡、效能的原則,自主確定教學、科學研究、行政職能部門等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和人員配備。
高校裁員潮,涌向行政崗!
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道,澳洲高等教育界近期再掀“震蕩”:由于學生需求下降等政策的影響,四分之一的大學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成本削減舉措,至少2200個崗位面臨被裁減的風險。
圖片來源: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
蒙納士大學高等教育政策專家安德魯·諾頓對此表示,大學正受到多種外部因素的共同沖擊,他們對此幾乎無能為力。
面對學生需求下滑、政策收緊與國際生源萎縮的多重夾擊,澳洲高校的裁員浪潮僅是全球高等教育困局的縮影。類似的結構性壓力同樣席卷英國高校,尤其在行政人力成本優化方面,多所知名高校均采取了更激進的舉措。
“裁掉400名全職人員,包括教師和行政人員,占教職工總數的7%。”這是今年1月28日,英國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為緩解3000萬英鎊的財務危機而公布的削減方案內容。同樣面臨財務困境的愛丁堡大學去年宣布,計劃削減約200名行政員工,目標是節省大約1000萬英鎊的成本。校長彼得·馬修森承認,行政架構重組是應對“支出增速持續超越收入”的重要策略。東英吉利大學計劃裁減近六分之一的教職員工,僅行政服務部門就至少減員90人。
從機構裁撤到占比優化:
行政精簡再深化
視線回到國內。反觀中國高校,行政精簡的探索早已展開。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果斷縮減行政機構9個、減少行政人員49名;2024年4月,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召開行政機構優化動員部署會,強調要優化學院行政機構,將現行的13個部門整合精簡為5個部門;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發布關于該校整改情況的通報提到,梳理全校各學院(部)、各部門的現狀及亟需解決的問題,下一步的舉措包括“精簡行政部門人員編制”;2015年,復旦大學對機關科室編制進行“瘦身”,校院兩級管理人員比例從超過2∶1變為1∶1,不少行政人員被“下放”到基層院系;2009年新學期開學后,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現更名為武昌理工學院)宣布實施“大部制”改革,改革后,20多個行政部門經合并和合署辦公后精簡為10個;廣州大學在2004年就率先開啟了行政人員精簡之路,將當時428名機關行政人員壓縮至300人(不含校領導、協理員、掛職人員)。
《現代大學治理體系視域下高校行政機構改革創新路徑探究》一文中指出,通過對37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2—2016年間行政人員數量的對比發現,約35%的高校行政人員數年增長率為負。這一數據充分表明,在這一時期,相當一部分中國高校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行政人員規模優化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應措施來控制行政人員數量的增長。
圖片來源:《現代大學治理體系視域下高校行政機構改革創新路徑探究》。
2024年底,教育部網站更新的2023年教育統計數據,為我們清晰勾勒出中國高校教職員工結構的變化趨勢。
從上表數據可看出,近三年高校專任教師數量在持續增加,且增長速度較快,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在不斷提高;而行政人員數量雖然也在增加,但增長幅度較小,占教職工總數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中國高校正通過持續擴大專任教師規模、壓縮行政人員數量,推動人力資源配置從“行政冗余”向“教學科研核心”的結構性優化。
這一趨勢是高校落實“精簡效能”原則的體現,并有助于推動治理體系減少行政化、鞏固學術本位。
從AI替代到考核變革:
行政增效新路徑
高校削減行政人員,其目的并非單純為了削減而削減。
曾有學者評論稱,精簡行政機構的最直接與正當的理由是“人浮于事”。但如果高校行政系統的工作人員仍普遍處在格外忙碌的狀態,大幅度裁減行政人員只會遭到抱怨和抵觸。
當下,尤其是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成為高校行政管理服務提升效率的有力工具。
麥可思研究曾讓DeepSeek對高校各職能部門崗位被AI替代的風險進行評分,整體來看,由于AI可承擔大部分規則明確、流程標準化、高頻重復操作工作,所以“?數據密集型”部門的“風險評分”相對較高。而一些依賴非結構化溝通、創造性決策完成任務的部門被替代風險評分相對更低。
另外,一些高校已在探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用以評價行政人員的工作表現。
一所西部985高校的管理學院在2024年春季學期行政人員大會上宣布,將面向行政人員實行末位淘汰制。還有高校在其《行政管理人員年度績效考核辦法》中明確,對行政管理人員的考核內容包括日??记凇⑷簼M意度測評和院領導獎懲,各部分內容將折算成系數用于年終績效的計算。其中,每位行政人員的全院滿意度測評由全院教職工打分。
未來高校行政人員結構的優化,將持續回應社會環境變遷與高等教育發展需求。這一動態進程既蘊含機遇,亦需直面挑戰。唯有通過科學規劃與審慎推進,方能驅動治理體系轉型升級,最終為師生營造更優質的教育生態。
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網站、各高校網站、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
[2]朱珠.現代大學治理體系視域下高校行政機構改革創新路徑探究[J].高等農業教育,2023(8)4: 11-19.
聲明:麥可思研究原創內容全面開放非盈利目的的轉載授權,轉載請留言或添加編輯微信獲得長期白名單授權(電話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轉載要求——
1.文首注明“轉載于麥可思研究”。
2.轉載請在文章發布的24小時后進行。
關注“麥研文選”,獲取更多數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