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戰海峰 通訊員 陳干
盛夏的早晨,陽光透過玻璃窗,灑在渝北區社區矯正中心的心理輔導室里。完成矯正的王某鄭重地將一封感謝信遞給工作人員,“謝謝你們!沒有你們這些年一次次‘拉家常’、教導我學習法律知識,就沒有今天的我。”這聲“謝謝”背后,寄托著他走出迷茫、擁抱新生的期待,更映射出重慶社區矯正工作質效的提升。
王某的蛻變并非個例。自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頒布實施以來,重慶秉持“寬嚴相濟、法情交融”的工作理念,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嚴格監督管理、暖心教育幫扶等舉措,助力更多矯正對象在法治教育與社會幫扶中重獲新生。
“我市依法設立‘1+41’個社區矯正管理局、41個社區矯正中心,構建起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實施、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重慶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保障各項工作依法有序開展。
嚴格監管 織密安全之網
“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嚴格遵守監督管理規定。”在渝中區司法局大溪溝司法所入矯宣告儀式上,工作人員向社區矯正對象鄭重宣讀相關法律文書,并明確矯正期間的各項規定,為社區矯正對象扣好第一粒“法治扣子”。
重慶堅持制度先行,建立健全社區矯正“1+3+N”執法制度體系,即修訂出臺社區矯正實施細則,制定社區矯正對象分級分類分階段管理教育辦法、考核獎懲辦法、手機信息化核查辦法,對電子定位管理、調查評估、教育幫扶等工作進行規范,構建起全流程全鏈條各環節工作標準,為全市社區矯正工作人員依法履職劃定嚴要求。
“鬧鐘響,早打卡,每日簽到別忘掉;行為上,講規矩,守住紅線記心上。”大渡口區司法局用接地氣的方言順口溜,讓矯正對象從“被動服從”轉向“主動參與”。
看似簡單的順口溜,其背后既是重慶社區矯正工作的不斷創新之舉,更是精準把握監管需求的生動實踐。
安全穩定是社區矯正工作的“硬標準”。重慶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始終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日常監管和風險感知,通過落實報告、會客、外出、遷居等監督管理規定,對違規行為給予訓誡、警告等處理,實現“四無一降”的目標。
教育幫扶 點亮希望之光
在讀大學生陳某因誤入歧途被判處緩刑,按規定在璧山區接受社區矯正。此后,重返校園學習成為他最大的渴望。
針對陳某的復學困境,璧山區未成年人矯正項目“破繭計劃”中的“校園庇護站”發揮了作用——璧山區司法局協同教育部門,組建由班主任、心理教師和學生代表參加的幫教小組,為陳某提供“隱私保護+學業幫扶+反歧視教育”的多重幫教,助其成功回歸校園,確保了陳某學業不中止,矯正不間斷。
除了學業幫助,“破繭計劃”還為有就業需求的社區矯正對象創新了幫扶方案,聯合5家愛心企業設立“破繭見習基地”,推出“3天崗前培訓+3個月導師帶教+3次就業推薦”模式。
咖啡拉花師、寵物美容師、非遺手工匠……通過精準實施就學就業“雙促”行動,這些“零門檻、強賦能、高留存”的特色崗位,讓社區矯正對象在學會本領的同時,重拾生活信心與動力,鋪就一條從“破繭”到“蝶變”的新生之路。“我學會了咖啡拉花,找工作心里也有底了。”掌握一技之長的矯正對象張某有感而發。
在傾力幫扶救助方面,重慶實施未成年人、老年人(60歲以上)、失獨者、嚴重疾病患者等重點社區矯正對象“紓困”行動,積極協調相關部門落實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政策。
聚焦“專群結合、因人施矯”,重慶發揮專門機關與社會力量相結合優勢,發動1.2萬余名志愿者、千余名社工參與幫扶,推動分級分類分階段精準幫扶,并分類別組織、多樣化開展公益活動,打造“向陽新生”公益品牌,社區矯正對象年人均參與公益服務不少于3次。
堅持標本兼治,構建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1133”工作機制,聯合專業心理服務組織,推動社區矯正心理健康工作融入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科技賦能 開啟智慧之門
走進巫山縣社區矯正中心指揮中心,一塊醒目的電子大屏映入眼簾,屏幕上實時更新著各司法所社區矯正工作的各項動態數據,還發布了法律咨詢、心理輔導等線上資源。“互聯網+矯正”平臺、智能化的數據可視化技術,讓工作進展一目了然。
巫山縣的智能化動態監管場景,正是重慶以數字科技賦能社區矯正工作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市司法局高效統籌指導,全市分期分批推進區縣社區矯正中心規范化、智慧化建設,讓社區矯正工作裝上“智慧大腦”。
與此同時,隨著社區矯正智能化建設的穩步推進,重慶還構建起“遠程視頻督察系統+智慧矯正平臺+渝矯通App”三位一體監管體系,形成全天候、立體化的智慧矯正網絡。
“依托手機App等數智平臺,我們構建了社區矯正對象的全流程數字化監管體系,真正做到‘矯正工作移動辦、監督管理指尖達’的智慧化管理新模式。”重慶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除此之外,部分區縣還因地制宜創新智慧監管模式。北碚區司法局創新開發“碚矯行”智管平臺,將社區矯正對象外出批準事項分為“就醫、就學、參與訴訟”“處理家庭重要事務”“處理工作事務”三類九個模塊,并據此匹配相應請假事由所需要的證明材料要件,實現外出審批事由清單化、審批證明材料要件的類別化和標準化,做到精細管理、類案同標。
在深化業務交叉融合方面,重慶市司法局推動構建數據規范、信息共享、功能完備、應用豐富的社區矯正對象心理健康數據智能庫;積極拓展智慧矯正應用,與多部門協同推進“政法一體化辦案”應用建設,構建集連通、感知、決策、應對于一體的智慧矯正模式,基本實現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等部門的數據交互、業務流轉。
下一步,重慶將繼續深化社區矯正工作改革創新,在保障安全穩定的基礎上多措并舉,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重慶法治重慶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