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理 謝美浴
來源 | 獨角金融
作為西部地區首家資產規模超過萬億的城商行,成都銀行(601838.SH)竟因股價漲得太快導致兩家股東無法增持。
7月8日,成都銀行公告稱,此前披露的股東增持計劃期限已過半,但成都產業資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產業資本”)、成都欣天頤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欣天頤”)尚未增持該行股份。
公告顯示,后續成都產業資本、成都欣天頤將繼續根據股票價格波動情況及資本市場整體趨勢,擇機逐步實施增持計劃。但本次增持計劃仍有延遲實施或無法實施的風險。
經營業績方面,2024年成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29.82億元,同比增長5.89%,歸母凈利潤128.58億元,同比增長10.17%,繼續位列上市銀行前列。
然而成都銀行2024年四季度的資本充足率為13.88%,依然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5.74%。2025年一季度,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繼續下滑至13.45%。如果大股東一直不能增持,是否會影響成都銀行資本補充?
截至7月9日收盤,成都銀行股價20.49元/股,微漲0.2%,總市值868.46億元。近期成都銀行股價高位在6月27日,收報24.76元,創下股價歷史新高。
1
資本充足率承壓
根據4月9日成都銀行披露的增持計劃,成都產業資本、成都欣天頤擬自2025年4月9日起6個月內,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系統以集中競價等合法合規方式增持成都銀行A股普通股股份,增持價格不超過17.59元/股。
在上述增持價格上限范圍內,兩家增持主體擬增持的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7958.87萬股,占成都銀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超過1.88%;合計不低于3979.44萬股,占成都銀行股份總數的比例不低于0.94%。
而成都產業資本、成都欣天頤均由成都國資委實際控制。成都市國資委通過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都產業資本、成都欣天頤、成都市協成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合計持有成都銀行超過30%的股份,為成都銀行實際控制人。
圖源:公告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因股價超出增持價格上限導致增持計劃受阻的情況并不常見。在通常情況下,股東制定增持計劃時會綜合考慮諸多因素,對股價走勢也會有一定預期。但今年以來銀行板塊持續上漲,尤其第二季度股價上漲較快。”
“一方面,股價上漲本身反映了市場對成都銀行經營狀況、發展前景等方面的看好,是積極信號;另一方面,若增持計劃最終無法實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投資者產生疑慮。不過,目前股東表示會繼續擇機增持,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市場預期。”王蓬博表示。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則認為,在市場波動較大時這種情況并不罕見,“這對成都銀行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市場信心方面,雖然未完成增持本身不會直接影響銀行的運營和財務狀況,但可能會給投資者傳遞出負面信號,影響短期股價表現。不過,從長期來看,如果銀行的基本面穩健,這種影響將是暫時性的。”
此次增持計劃披露之前,成都欣天頤曾在2024年12月10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成都銀行518萬股,占截至2024年12月10日成都銀行收盤總股本的0.13%。增持后,成都欣天頤持有成都銀行7.92億股,持股比例19.97%。
圖源:罐頭圖庫
成都產業資本則曾出現減持烏龍。2024年8月5日,因成都產業資本工作人員誤操作,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競價交易系統以14.44元/股的價格賣出成都銀行股票2.25萬股。發現問題后,于當天以14.43元/股的價格買回成都銀行股票2.25萬股,獲利304元(未扣除交易稅費等費用)。
成都銀行在公告中指出,本次增持計劃實施可能存在因成都銀行股票價格持續超出增持計劃披露的價格上限以及目前尚無法預判的因素,導致增持計劃延遲實施或無法實施的風險。
近年來,成都銀行發展迅速,2018年上市當年資產總額為4923億,到2025年一季度,已達到1.335萬億。憑借資產擴表的迅猛,但成都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卻未能及時跟上,長期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2021年四季度末至2023年四季度末,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3.15%、12.89%;同期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分別為15.13%、15.17%、15.06%。
2024年四季度,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88%,依然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5.74%;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74%、9.06%,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12.57%、11%。2025年一季度,成都銀行該等指標出現下滑,資本充足率13.45%,一級資本充足率9.4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84%。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認為,本次成都銀行股東增持計劃最高1.878%股份,對核心資本補充的貢獻較小,更多是信心支撐。若增持持續受阻,可通過利潤留存、發行可轉債或永續債等市場化方式補充資本。
余豐慧則指出,若此次股東未能按計劃增持,可能會影響成都銀行的資本補充策略,特別是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都有所下滑的情況下,“為確保資本水平符合監管要求并支持業務增長,成都銀行需要采取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措施,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本使用效率也是增強資本實力的有效途徑。”
實際上,成都銀行已經連續三年發行資本工具。具體來看,2025年5月,2023年7月,成都銀行申請發行50億元資本工具;2024年5月申請發行150億元資本工具;2025年5月成都銀行又獲批發行不超過110億元的資本工具。
2
行業依賴與客戶集中度高
乘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政策東風,成都銀行邁入高速發展快車道,成為專注于對公政信業務的西部頭部城商行。
圖源:罐頭圖庫
成都銀行的業績可圈可點,自2017年開始至2024年末,該行交出了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增長的“成績單”,其中營業收入從96.54億元一路攀升至229.82億元,凈利潤從39.13億元躍升至128.5億元。但自2021年開始,該行業績增速放緩明顯。
2021年至2024年,該行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2.54%、13.14%、7.22%、5.89%,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9.92%、28.24%、16.22%、10.1%。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分別為58.17億元、30.12億元。
業績承壓的背后,既有行業原因,也與公司自身業務結構的挑戰相關。
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凈息差持續承壓成為銀行業普遍的難題,成都銀行也未能幸免。
該行2021年-2024年凈息差分別為2.13%、2.04%、1.81%、1.66%。2025年一季度其凈息差為1.58%,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平均值從2021年末的2.08%降至2024年末的1.52%,截至一季度再次下滑至1.43%。
利息凈收入是影響凈息差的核心因素。2021年-2024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分別為144.22億元、165.19億元、176.54億元、184.61億元,增速從21.94%逐步下滑至14.54%、6.87%、4.57%。市場利率下行與行業競爭加劇,讓傳統盈利模式承壓明顯。
在利息收入增長乏力的態勢下,非息收入對整體營收增長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2021年至2024年末,該行非息凈收入從5.32億增長至7.1億,投資收益從21.29億元增長至36.24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從3.46億元增至6.92億元,尤其是同比增速達338.63%,表現較為突出。
在市場利率持續下行、銀行業息差不斷收窄的背景下,拓展非息收入是當前銀行普遍的做法,不過該行非息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不足20%,占比相對有限。同時,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存在較大波動性,而投資收益還受市場環境影響明顯,這部分收入的可持續性面臨考驗,難以完全彌補傳統息差收入放緩的缺口。
長期以來,該行的貸款規模,很大程度上依賴對公貸款,尤其是基建類貸款的擴張。
2024年全年,該行貸款總額增加1161億元,同比增長18.67%,其中對公貸款貢獻86%。
圖源:罐頭圖庫
而在業績增速放緩下,也說明該行依賴的對公貸款業務增長模式正面臨挑戰。
同樣以2021年-2024年為例,該行貸款余額從3885.37億元增至7425.68億元,三年時間貸款規模增速顯著。拆解貸款結構,該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是關鍵的增長引擎,投向該行業的貸款規模從824.75億元一路增長到2819.03億元,占比也從21%一路提升至46.93%。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集中度較高的貸款結構,容易受到單一行業景氣度波動的沖擊。
此外,財報顯示,該行前十大貸款客戶中,9家屬于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家為房地產業。
前十大貸款客戶的貸款總余額占資本凈額的比例,是體現客戶集中度的指標。回顧歷史,該指標從2019年的22.69%持續攀升,近四年(2021年-2024年)前十大客戶在貸款總余額占資本凈額比例維持在高位(34.37%、38.35%、37.50%、38.31%),未見實質性改善。
對比其他資產規模超過萬億的上海銀行(601229.SH)、江蘇銀行(600919.SH)、南京銀行(601009.SH)、杭州銀行(600926.SH)2024年這一占比,分別為15.35%、9.84%、9.35%、23.49%,均低于成都銀行。
同時,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對公貸款更均衡,覆蓋制造業、科技、零售等領域。
對于銀行而言,不良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資產質量狀況。成都銀行的不良率近2024年末為0.66%,近十年來一直保持下降趨勢,且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連續2年處于最低水平。資產質量的穩健為該行應對挑戰提供了一定的緩沖。
面對業績增速放緩,這家深耕成都本地的萬億城商行,未來增長點將聚焦哪些領域?一旦股東無法增持,又會通過哪些方式補充資本的“饑渴”?說說你的觀點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