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睿捷 通訊員張夢石 譙玲玲)
為尋求更微創的取石手術,寧夏銀川的李先生(化姓)跨越千里飛抵武漢。7月10日,從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外科得知,近期已接診多名如李先生般專程從外省趕來的結石患者。
46歲的李先生是一名腎結石患者,自13年前開始第一次腎絞痛,經歷了多次體外沖擊波碎石。不久前左腰再次突發脹痛,在當地醫院確診為左腎多發結石并已引發腎積水。
李先生咨詢當地多家醫院,都建議行經皮腎鏡取石術,即需在腰部打個洞“鉆”進腎臟,找到石頭后打碎并取出來。李先生擔憂手術損傷腎臟且恢復慢,轉而尋求更微創方案。
上網搜索相關醫療信息,得知武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開展了更為微創的頭端可彎曲負壓吸引鞘輸尿管軟鏡取石術。“現在交通發達、醫保聯網,為什么不能更積極地去外地尋求治療?”李先生訂票飛赴武漢。
武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呂磊,術前詳細評估其結石負荷、結石硬度、腎積水程度、炎癥指標等情況,考慮可實施頭端可彎曲負壓吸引鞘輸尿管軟鏡取石術,即用一根細軟管從尿道、膀胱、輸尿管一直伸到腎臟里,找到結石后打碎并吸出來。手術歷經3個多小時,順利將李先生左腎結石一次清理干凈。
久病勤學的李先生,寫下19篇日記分享取石經驗。已有腎結石患友看了他的分享,追隨這項微創技術來漢就醫。
(寧夏患者赴漢“走隧道”取石成功,出院前與醫護合影)
“輸尿管軟鏡取石更微創、體驗感更佳,但并非人人適用。”呂磊副主任介紹,他上個月完成的100臺結石手術中,約70%患者采用了頭端可彎曲負壓吸引鞘輸尿管軟鏡取石術。近年來“可彎曲負壓吸引鞘”的應用,顯著拓展了輸尿管軟鏡取石的適應范圍,延長了手術時間窗,使碎石更高效、取石更徹底。
呂磊解釋,通俗地講,經皮腎鏡取石好比“打洞”,輸尿管軟鏡取石就像“走隧道”。無論選擇“打洞”還是“走隧道”,核心目標是保護腎臟功能、減少痛苦。面對腎結石,手術方案并非“單選題”,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呂磊強調,對每位患者而言,在專業醫生評估下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