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活動去投稿↑
作者:寧波市鎮海區莊市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萬市徐村衛生室 王信國
他,時常穿梭于村衛生室和敬老院間
他,縈繞在老人的茶余飯后交談間
一襲白衣·情系敬老院
一顆仁心·健康常相伴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他的名字就是——家庭醫生
默默守護、扎根基層的健康守護者
365日隨時待命的出診包,裝著比診療器械更沉重的責任。用腳步丈量信任的厚度,在體溫計與水銀柱起落的刻度間,為生命錨定溫暖的坐標。白衣天使廿載守護,敬老院內健康護航。
PART 01
每周巡診:如約而至似親歸
“張護士,我這老寒腿又犯了,夜里疼得睡不著覺!”敬老院75歲的周阿伯拄著拐杖,聲音里滿是焦慮。張小怡護士輕輕握住老人顫抖的手,溫言安撫:“周伯別急,王醫生馬上給您看。”同樣是一周一次的巡檢,每次老人都迫不及待地迎上來和我們說說身體的不適,話話家常。
像往常一樣,我放下出診箱,聽著敬老院張惠院長對老人健康情況的介紹并制定粗略巡診路線,一邊掏出聽診器一邊安撫著周老伯:“伯伯聽到了,我這邊血糖測好后立馬來看您哈,您心莫急……”83歲的李阿婆握著血糖記錄本仍然坐在陽光照射的老位置、李爺爺還是一邊排隊等著抽血一邊和張大爺在邊上聊天……對這里的老人們而言,每周四是鐫刻在時光里的特殊印記——雷打不動的巡診日,是他們心中比節日更溫暖的盼頭。
PART 02
團隊協作:默契配合齊守護
近20年的配合,我和我的團隊對這家敬老院的老人健康情況如數家珍,配合已經非常默契,仿佛經過歲月淬煉的完美搭檔。輪到周阿伯,一邊聽他嘮家常,一邊檢查:“周伯,這是老毛病復發了,最近是不是貪涼沒穿厚?”我一邊評估病情、調整方案一邊說道。隨后便和一旁的張院長交流幾句,讓她注意留意日常護理情況。小怡護士有條不紊地給其他人測血糖、量血壓,遇到耳背的老人,她總會湊近耳邊,用帶著鄉音的話語耐心叮囑,語調輕柔如春風。輪到李阿婆時血糖儀發出“滴”的輕響,數值顯示偏高。我笑著打趣:“阿婆,是不是偷偷吃甜食啦?”李阿婆有些不好意思:“女兒買的糕點軟糯,我沒忍住多吃了幾口。”小怡護士連忙現場做起了健康宣教。地道的寧波方言說著最時興的菜譜,別有一番風味,老人也愛聽,一個勁兒的說道:“好好好,囡囡,聽你的,你真是比我女兒還親!”
PART 03
三色檔案:共繪健康暖心圖
團隊的工作桌上,整齊排列著“三色分級檔案”:紅色代表高風險,需每周重點關注;黃色表示病情穩定,半月隨訪;綠色則是控制良好,每月常規檢查。
79歲的王爺爺因高血壓和輕度認知障礙,檔案上貼著醒目的紅標。為幫助王爺爺,團隊量身打造“三色檔案”。同時團隊應醫生拿起看家本領手繪色彩鮮艷的大字用藥表,將服藥時間與日出日落結合,時刻不忘提醒,小怡護士現場教授護工降壓保健操,每天上午活動室都會響起歡快的音樂;同時還指定敬老院活躍的幾位老人作為跳操裁判員。“每周打分監督,尤其是王爺爺哈,跳得好的有健康獎!”小怡護士強調。不足3月,王爺爺的血壓達標率已經提升到了90%以上。服務源于細節,一系列的服務既給老人帶去了歡樂,同時也為健康長壽提供了行動參考。
每次巡診結束,團隊都會圍坐召開“健康圓桌會”。大家認真討論,將重點關注老人的情況詳細記錄在“健康管理執行表”上。
“李阿婆血糖雖穩定,但飲食還得繼續觀察。”
“王爺爺血壓控制得不錯,認知訓練還要加強。”
“對了,今天張大爺今天一聲不吭,我去看過最近飲食也不大好,總說胃疼,趕緊聯系總院開個轉診單入院,后續注意隨訪……”
每項記錄不僅是工作備忘,更是沉甸甸的責任清單,確保每位老人的健康都得到全周期守護。
“銀發的健康守門人,不僅要治病,更要懂心。”這句話一直記錄在我們的每一冊守護記錄本首頁。每一次的守護,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撐起健康屏障,當老齡化社會呼嘯而來,長久的守護與堅守是我們對每一位老人最好的承諾。也時刻彰顯著來自基層醫務工作者的溫情守護,與老人一道共同鑄就健康生命守護城墻。
編輯:朱紅劍 校審:鄭艷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