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沒有任何史料記載韓信被齊軍阻擊。
反而通過對史料的閱讀,能看出齊軍潰敗的原因。
《史記·淮陰侯列傳》載:
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
《史記·田儋列傳》記載:
漢將韓信已平趙、燕,用蒯通計,度平原,襲破齊歷下軍,因入臨淄。齊王廣、相橫怒,以酈生賣己,而亨酈生。
這里的酈生就是酈食其,韓信以酈食其為棋子,趁齊國上下均出現認知偏差之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襲”破歷下軍。
這里有一個疑問,為什么歷下軍能夠如此輕松的被韓信擊破?
說到底,這個功勞來自酈食其游說齊國的核心成果,他不僅成功的說服了齊國歸順,還令齊國放松了對于漢軍的警惕。
《史記·酈食其傳》記載:
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戰備,與酈生日縱酒。
歷下也就是現在的濟南,是齊國的西部門戶,駐有齊軍主力,是防御趙國、漢軍方向的關鍵屏障。
酈食其一通說辭,就令田廣“罷守戰備”,這意味著齊軍解除了戰斗狀態,完全沒有設防。齊國如此自廢武功,對于歸順這件事,那真是相當有誠意!結果成就了韓信的 “奇襲”。
要知道,上一個放松警惕,縱酒享樂的是劉邦,結果導致彭城大敗,雖然兩者背景不同,但是核心都是因 “放松軍事戒備”, 而被對手抓住戰機以致失敗的案例。
另外,再看韓信選擇的戰機。
淮陰侯聞酈生伏軾下齊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襲齊。
韓信連夜派兵從平原津渡過黃河去襲擊齊國。
這里邊的關鍵詞是“夜度”,利用夜色掩護行動,具有極強的隱蔽性,齊軍難以察覺;別說沒有防備,就是有防備的齊軍一時也會有些手忙腳亂。
齊軍的麻痹大意,韓信的隱蔽性以及突然性,這一些因素都導致了齊軍的敗退。
說一句題外話,酈食其不愧是“狂生”。
面對這種困局,齊王田廣依舊懷有幻想:“只要你能讓漢軍停止,我就讓你活命。”
酈食其何等聰明,他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阻止韓信,此時自己已經是一枚棄子。即便如此,他也沒有求饒,當然求饒也沒用。
最后,他用一句話,詮釋了自己從始至終狂傲的人設。
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而公不為若更言!
翻譯過來就是,做大事不必拘泥于小節,有很高道德的人不推辭應該承擔的責任。你老子我不再跟你多說了!
其次,項羽的助攻
韓信南下打齊國的時候,齊國先是經歷內亂,然后自立齊王的田榮派兵去幫助陳余打常山王張耳,接著項羽率軍攻打齊國。
田榮被殺之后,項羽并沒有安撫齊地,反而燒毀齊國的城郭和房屋,又坑殺了投降的齊國降兵,再次引發田橫的反叛,齊地戰火不止。
經過戰火不斷蹂躪的齊地,城墻損毀嚴重,兵力、糧草等戰爭潛力被不斷消耗。
項羽的所作所為無形中幫助韓信掃除了很多障礙!
最后,曹參和灌嬰
由于在《史記》和《漢書》中沒有明確的記錄曹參與灌嬰參戰的時間,所以需要從史籍中找尋蛛絲馬跡。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楚數使奇兵渡河擊趙,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
漢三年,韓信和張耳指揮了井陘之戰,平定趙地城邑的韓信,再次給劉邦輸送軍隊,迎接這批軍援的應該是灌嬰!
以騎渡河南,送漢王到雒陽,使北迎相國韓信軍于邯鄲。
漢三年六月劉邦突然造訪韓信軍營,奪取了韓信張耳的軍權,然后命令張耳守趙地,韓信為相國,收攏趙國那些沒有參戰的士兵,去攻打齊國。
當時韓信駐扎在修武縣,距離平原縣直線距離三百十多公里。
韓信一邊收兵,一邊繞道北上。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乃使張耳北益收兵趙地,使韓信東擊齊。
劉邦最開始的想法是打齊國,而不是說降。基于此,劉邦需要給韓信安排助手,井陘之戰中,曹參就有過跟替韓信打輔助的經歷。
灌嬰的騎兵,在劉邦“高壘深塹,勿與戰”的戰略下,作用有限。
所以在韓信去往平原的時候,曹參與灌嬰都有充足的時間,趕到平原與韓信會合。即使沒有趕上歷下之戰,也能趕上剿滅龍且的濰水之戰。
后來,酈食其插一腳,成功說服了齊王田廣。
反而令韓信拿下齊地更加輕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