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媒7月10日報道,密歇根湖底一處類似巨石陣的神秘結構揭示了新線索,或可重塑我們對北美洲早期人類歷史的認知。該遺址于2007年被發現,距今已有9000年歷史,位于大特拉弗斯灣水面以下12米處。其特征是一排大型石塊,末端呈六邊形,附近一塊巨石上還刻有長期被懷疑是動物圖案的雕刻。
如今,近二十年后,科學家證實該雕刻為猛犸象——一種于1.1萬多年前滅絕的冰河時代物種。專家認為,該浮雕可作為時間標志,利用聲納技術判定該結構可追溯至約公元前7000年。這使其成為北美洲已知最早的史前藝術實例之一,也是有力證據,表明古代人類進行象征性表達的時間遠早于此前公認的4000年前的時間線。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兩個巨大的花崗巖環,直徑分別約為12米和6米,與綿延1.6公里多、橫跨湖床的石陣相連。
新發現表明,該遺址對古代人類意義重大,因為雙重花崗巖環、精心排列的石塊以及史前動物雕刻均指向其具有儀式性、實用性功能,或兩者兼而有之。
密歇根大學約翰·奧希爾博士認為,這些石塊曾作為驅趕通道,將大型動物引導至特定區域進行獵殺,這是史前文化的典型做法。雖然密歇根湖是五大湖中面積第二大的湖泊,但在石塊豎立之時,此處應為旱地或濕地的一部分。
該“巨石陣”是研究人員在密歇根湖底搜尋一艘失蹤沉船時發現的。英格蘭的巨石陣約有1500年歷史,而美國湖底發現的這一結構則更為古老。西北密歇根學院人類學兼職教授、此次發現的發現者馬克·霍利博士表示,該結構似乎是一組精心排列的花崗巖石塊,其中一些重達2000磅。
霍利及其團隊首次看到猛犸象雕刻時驚嘆不已,但也深知這一發現有待驗證。許多專家認為,該圖案只是巖石上的裂縫,但巖石的新掃描結果駁斥了這一觀點。該巖石高約1.2米,寬1.74米,雕刻展示了猛犸象的側面,帶有長長的象鼻和象牙。
今年早些時候,西北密歇根學院的一個團隊利用先進的水下成像技術對該遺址進行了全面測繪,揭示了其真實規模。這些掃描取代了2007年拍攝的原始模糊聲納圖像,當時圖像僅顯示了一排粗糙的石塊,但并未揭示石環或遺址的整體布局。
考古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挑戰北美洲早期人類活動的既定時間線,該時間線長期以來一直圍繞克洛維斯文化展開。克洛維斯文化是一個古印第安人群體,據信于約1.3萬年前抵達北美洲。
克洛維斯文化意義重大,因為它代表了北美洲最早(若非最早)的廣泛文化復合體之一,其特征是使用獨特的石器,并以狩獵大型動物為生。
今年夏天晚些時候,霍利的團隊將重返遺址,提取周圍沉積物巖芯,以準確確認湖水上漲將遺址淹沒的時間。
如果這些石塊是在陸地干燥時放置的,那么這將證實,這部分北美洲的人類活動比此前所證明的要早數千年。
這也表明,在全新世早期,大湖區就已存在有組織的人類社會,且早在其他地區出現城市、文字或農業之前,就已建造了大型結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