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正在聯合國工作的中國外交代表黃華收到國內要他緊急回國的命令,回到北京他才知道,老部長喬冠華已被撤職處分并受到隔離審查。
此時周總理已然病重,外交部的一攤子事需要一個能力全面、政治可靠、經驗老道的領導人來主持大局。
事急從權,黃華即刻上任,只是他尚不明白為何一向老成持重、被毛主席贊賞有加的喬部長會突然遭審查、大家都和黃華抱有同樣的疑問,帶著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諳熟內情的領導人李先念,李先念不發一言,只是暗示性的摸了摸耳朵。
喬冠華何以從青史留名的新中國外交家淪落至此,其中的大起大落又是因何而起?
1913年,喬冠華出生在江蘇鹽城一戶富庶的書香門第,喬家歷來重視教育,父親在前清取得過秀才功名,是本地很有名望的鄉紳。
在優越的物質條件和家學氛圍的熏陶下,聰明過人的喬冠華小小年紀就能出口成誦,妙筆生花,成績始終名列前茅,在十里八鄉是有名的神童。
16歲時喬冠華赴北平求學,考入清華哲學系的他是同屆學生中年紀最小的。
清華始終是我國最高學府之一,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學子和天南地北的先進思想在此碰撞交融,在這里喬冠華在志同道合的同學的影響下,遇見了馬列主義,接觸到革命思想,人生至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清華畢業后,喬冠華沒有放下追求學問的腳步,他先后赴日、赴德學習,在日本讀書期間,與日共交往甚密,對共產主義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后來輾轉來到德國,在這里他勤奮苦讀攻讀博士學位。
那時的歐洲正是二戰爆發前夕,山雨欲來,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學術水平著實讓他開了眼界,這次留學經歷使他具備了國際視野,善于從國際形勢的角度分析矛盾、解決問題,這為他日后展開外交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7年抗戰爆發家國罹難,喬冠華不能坐視不管,放棄自己在德國的大好前程,心懷報國熱血回到祖國,以筆為戈,在輿論戰場和宣傳陣線為我國的抗戰事業的正義性搖旗吶喊,仗義執言,鋒利的文字刺破國民黨當局的消極抗戰、針砭時弊。
讀罷只覺熱血橫流,喬的文章被拿到延安,毛主席看了都連連稱贊。
這樣一個輿論好手,同時有著堅定革命信仰的知識分子正式加入我黨,開啟了正確的革命道路。
期間他在宣傳工作的出色表現和鮮少人具備的通透大局觀,建國后受到周總理的大力提拔,成為總理開展外交工作時的有力臂助。
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正是有喬冠華這樣的外交人才在中美談判中間來回斡旋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才有了停戰協議的促成,安定了東北亞地區的國際局勢,為我國東北邊疆的國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國家建設逐步走入正軌,分身乏術的周總理逐漸將外交工作托付給了陳老總和喬冠華。喬冠華的職務也逐年攀升,71年的紐約,喬冠華作為中國代表見證了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這一現場。
“喬的笑”那自信、昂揚的笑容隨著那張照片自此留名青史,作為新一代中國外交家中的杰出代表喬冠華亦蜚聲國際,為中國外交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喬冠華滿載榮耀歸國。
花甲之年剛過,喬冠華便接任了外交部長一職,自此來到個人事業的巔峰。
70年代,中國正值政治動蕩的“文革”時期,職位水漲船高的喬冠華對權力的野心也在逐漸膨脹,容不得副部長們與他有不同意見,為在外交事業外取得更大權力,喬冠華向江青私下示好。
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粉碎“四人幫”后,喬冠華在執掌外交部兩年后被審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