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才刷到,要在音樂節現場辦理結婚,今天就看到熱搜討論了一天,被氣炸了的網友們。
很多地方的音樂節,被刻意打造成臨時結婚登記處,網友俗稱“擺地攤”
“...在音樂節求婚很窮酸很不高級...反之在音樂節提供離婚登記就很搖滾很時尚。”
既然音樂節都搞結婚登記了,那離婚登記也別含蓄了,一起搞出來。
主打一個,互相氣人的局面,你膈應我解壓看音樂節,就別怪口水吐家門口了。
真不知道怎么想的,無孔不入,結婚登記這門檻都掉價成這樣了,誰會覺得在音樂節登記是種儀式感。
音樂節和演唱會求婚一樣煩人……”雖然求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但被迫看一場耽誤聽歌看偶像的求婚,不僅隨意還會被討厭。
脫口秀之前有吐槽過:看著臺上的那個人,很難說服自己最愛的是你。
結婚是需要一點上頭料的,借音樂節的勢頭搞這出,“賊心眼真多”。
還只需要身份證就行了,書本教了,人生重要決定,應當深思熟慮,而不是一時興起,像喝了假酒一樣短暫上頭。
這行為美曰其名,為了制造浪漫,便捷,主打一個快準狠,為了kpi好看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離婚搶號排隊冷靜期30天,對比結婚如此隨意,無售后,真是不管人死活的節奏。
電視劇臺詞閉環了:“城里有人死了。”“封鎖城門,只進不出。”
應該去電影門口”,那兒情侶是真多,唯獨少了點興奮劑,選在音樂節登記,看出來了不是一時興起,是蓄謀已久了。
就差把“我是騙子”幾個字寫臉上了……
“真這樣搞,婚姻不成兒戲了嗎?”
“要不直接在酒店也設一個吧…”還是網友會舉一反十,繼續這走勢下去,真別說。
“結婚登記放酒吧門口,離婚登記放珠穆朗瑪峰山頂。”
“結婚…靠雞湯不管用了,只能靠荷爾蒙了。”看音樂節普遍年輕化,容易上頭是真的,“閨女出去看個音樂節,回來多了個女婿,可還行……”
“…結婚登記kpi完成,離婚kip,大不了延長到3年冷靜期……”真是越聊越離譜了。
再這樣下去,這“單身稅”還會遠嗎?沒點存款,連單著都沒錢交稅。
最后想說:
看著網友的神評論,呲個大牙笑,但對結婚證越來越輕的分量來看,是有點感慨的。
而登記結婚的步驟,也在一次次刷新認知,讓人對結婚證祛魅了,它其實沒有那么神圣了。
歸根結底是現在人越來越清醒認知到結婚證,只是一份財產的契約,對你們是不是相愛,相愛多久,還是“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都沒一分錢關系。
放在以前觀念里,結婚證就是一輩子。
我其實很感慨老一輩的忍耐力,我親眼見過爺爺和婆婆那一輩,像怨偶生活了一輩子,從未聽過他們說過一句離婚,就這樣活到了80多歲,依然會說不過幾句就得紅臉。
現在少了觀念的束縛,但多了30天冷靜期的約束,對于想要和將要走進婚姻的伴侶,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但像音樂節這樣登記“擺地攤”,只能說“上趕子不是買賣。”
還是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