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道德榜樣在行動|李紹梅:好媳婦悉心照顧癱瘓公公13年
李紹梅,女,1954年6月出生,莒南縣石蓮子鎮彭古城村村民。她是村里頗有名氣的“好媳婦”,一提到她,街坊鄰里都會豎起大拇指。多年前,李紹梅公公因腦梗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又在外務工,于是,照顧公公的重任便落在了李紹梅的肩上,為公公翻身、擦洗、按摩,更換衣服、被單、尿不濕,給公公喂水喂飯。這位普通農村婦女,用十三年的堅守與付出,詮釋了“孝”的深刻內涵。
十三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公公
十多年前,李紹梅的公公突發腦梗住院治療,喝水、吃飯、上廁所都離不開人,李紹梅便和丈夫24小時輪流守在身邊。住院期間,李紹梅除了要照料公公的起居飲食,還要給公公按摩身體,擔心公公晚上睡覺不踏實,又親手縫制了舒適的墊背和枕頭。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李紹梅卻13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著臥床的公公,為了防止公公生褥瘡,她就及時給公公更換尿墊、翻身擦洗。特別是到了夏天,公公雙腿浮腫,密密麻麻的長滿水泡,散發出難聞的腥臭味,公公疼痛難忍時還會對李紹梅發脾氣,但李紹梅依然耐心地為公公擦洗上藥。“公公年齡大了,沒有牙了,但胃口還不錯,經常想吃肉。”為了給公公補充營養,李紹梅總是把飯菜和肉做得熟爛可口。到了冬天,飯菜容易涼,她就用一個小盆倒半瓶開水,將飯菜放到盆里溫著,確保老人能夠吃上熱騰騰的飯菜。
“照顧好老人不僅要讓他吃好喝好,更要讓他心情愉快。”天氣好的時候,李紹梅會用輪椅推公公到院子里、大街上透透氣、曬曬太陽,不厭其煩地陪公公聊天,給公公講村里發生的趣事,讓公公保持良好心情。
不辭辛勞照顧家人,文明家風代代相傳
李紹梅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平時根本無暇顧及家里,大事小事一股腦兒都撂給了李紹梅。對此,李紹梅毫無怨言,她理解丈夫在外奮斗的不容易,勇挑照顧家庭的重擔,承擔起所有家務,從來不喊苦,不嫌臟,不怕累。李紹梅常說:“俺當家的在外掙錢不易,俺能做的就是把家打理好,讓他不用擔心家里。”她總是將家里收拾的干凈整齊,雖然取暖器上搭著公公的衣物,但屋里聞不到任何異味,一點兒也看不出家里有個癱瘓在床的病人。
李紹梅用實際行動恪守著孝道,盡心盡力的贍養老人,她的一言一行,既是善心孝行,也是言傳身教。兒子兒媳在李紹梅的耳濡目染下,也都十分孝順懂事。大兒子成家后落戶上海,大兒媳是城里姑娘,卻一點也不矯情,看到婆婆不辭辛苦、毫無怨言地照顧家人,她深受感動,逢年過節回到老家就幫著李紹梅照顧爺爺;二兒媳是本村姑娘,更是深受婆婆好品德的熏陶,秉承“百善孝為先,做事誠為貴”的優良家風,把自己的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兩口子在外做生意也是誠信經營,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孝老敬親美名揚,用行動傳遞正能量
既要照顧兩個孩子,又要伺候公公,李紹梅對這個家付出了莫大心血,盡管丈夫不善言辭,但都看在眼里。“家里大小事務都是她弄,我只要說一下,后面都是她去打理好。”李紹梅丈夫憨厚地說,“把家交給她照看我是一百個放心。”
十三年寒來暑往,李紹梅始終無怨無悔地侍奉公公,在她心中,照顧公公就是她的責任。公公也特別的感動,逢人便說:“只要一會兒看不到兒媳婦的身影,心里就有些牽掛,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兒媳。”鄰居把她的付出看在眼里,感嘆道,“村里那么多兒媳婦,從沒見過像她這樣孝順的。”
如今,李紹梅的公公雖然去世了,但李紹梅孝老愛親的故事成為了十里八村的美談,也帶動村里形成了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的良好風氣。“這么多年來,李紹梅的事跡感染帶動了很多人,對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彭古城村黨支部李書記深有感觸地說。
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李紹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打造了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真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