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烏茲別克斯坦蒸餃
“好吃不過餃子”,這是中國民間流傳非常廣的一句俗語。其實,餃子不只是中國人愛吃,在中亞、中東、歐洲等許多地區(qū),餃子也是一道非常出名的美食。前不久,在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采訪的《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就品嘗到當(dāng)?shù)胤浅3雒摹八崂睖湣薄?/p>
說起餃子,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名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塔什干市中心一家餐廳品嘗到的餃子,當(dāng)?shù)胤Q為Chuchvara Soup。烏茲別克斯坦的朋友說,這算是“烏茲別克斯坦水餃”,而且是與中華文化有著豐富聯(lián)系的一道美食。從外觀看,烏茲別克斯坦水餃更像中國餛飩,如大拇指般大小,像一個個元寶。餃子餡以羊肉和洋蔥為主,包好后將餃子與蔬菜一起放入肉湯中煮熟。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吃在嘴里,能感覺到這種烏茲別克斯坦水餃皮薄餡大,味道十分鮮美。
與中國大多數(shù)水餃或餛飩的清湯不同,這道烏茲別克斯坦水餃的湯是用肉湯熬成,加入西紅柿、甜椒、洋蔥、土豆、黑胡椒,最后傳遞給味蕾的是酸中帶辣的滋味,十分開胃。而且上菜時,服務(wù)員會配上一小份酸奶。《環(huán)球時報》記者感到不解,詢問當(dāng)?shù)嘏笥巡胖溃驗楫?dāng)?shù)厝舜蟛糠质懿涣藴锏睦蔽叮詴谷胨崮陶{(diào)和辣的刺激,這樣會讓湯的口感更好。聽了這番介紹后,記者嘗試了一下,味道確實不太一樣。因為加入了酸奶,讓湯的口感變得更柔和、絲滑,緩解肉餡的油膩,而且能調(diào)節(jié)湯的熱度,能夠短時間內(nèi)變得不那么燙嘴。
為什么說這道“烏茲別克斯坦水餃”與中華文化絲絲相連呢?首先,所用的器皿就與當(dāng)?shù)乜救狻⑸忱炔穗让黠@不同,不是普通的盤子,而是非常精致的瓷碗,下面配著瓷托盤,“中國風(fēng)”十足。其次,飯后還會讓你喝上一口熱熱的中國茶,茶壺和茶碗都是典型的中國瓷器。而且有兩種口味可以選擇,一個是紅茶,一個是綠茶。
據(jù)烏茲別克斯坦朋友介紹,當(dāng)?shù)剡€有一道美食叫Manty,看起來更像中國的大餃子。與Chuchvara Soup不同,這不是湯餃而是蒸餃,烏茲別克斯坦的大蒸餃子也是餡多皮薄,餡料由肉、香料和蔬菜混合而成,口味豐富。當(dāng)?shù)厝藭谡艉玫拇箫溩由先鲂┸钕悖褐崮逃统裕置牢丁?/p>
實際上,融合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特色與東方風(fēng)味的餃子,本身就是古絲綢之路牽起中國與歐洲的產(chǎn)物和印證,講述著絲綢之路2000年的味覺遷徙史。在餃子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有過許多名字。三國時期被稱作“月牙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則稱為“角子”,元代被叫作“扁食”,直到清朝才有了“餃子”之稱。1959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3枚唐朝餃子,這是現(xiàn)存確定無疑的最早餃子實物。唐代餃子實物在“西域”被發(fā)現(xiàn),說明當(dāng)年絲綢之路沿線的面食文化曾非常發(fā)達(dá),餃子這種食物通過人與人的交流也已擴(kuò)散到了很邊遠(yuǎn)的地區(qū)。
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和撒馬爾罕,都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貿(mào)易樞紐,這小小的面點恰似一枚活態(tài)文化化石,蘊含了張騫“鑿空西域”的駝鈴聲、胡商絡(luò)繹的市井喧嚷,以及中華文明與中亞大地深遠(yuǎn)的交融基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