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和家長們常常覺得,在大學里只要把成績學好,未來就不會差。但要是真這么想,很可能在畢業那年,才第一次真切體會到什么叫失控。今天,我要給所有大學生講四個殘酷的真相,越早知道,就能少走很多彎路,也能避免自己明明努力了,卻比不上那些大學成天玩耍的同學。
第一個真相:主動,永遠是大學的通行證。在大學,不能坐等機會,而是要主動搶機會。獎學金不會主動找上門,科研競賽通知也沒人會主動催你。誰主動,誰就能拿到資源;誰被動,誰就會被淘汰。
我有個學生,績點3.8,一直覺得科研晚點做也不遲,結果到了大三才發現,實驗室根本不收沒有基礎的學生,參加夏令營也因為沒有科研經歷,連復試資格都沒有。那時他問我還能不能補救,我能怎么回答呢?我同意補救沒用啊,時間可不同意。
第二個真相:信息差就是現實差。你以為成績好就能順利畢業、就業、保研,可等你想實習的時候,會發現實習崗位早就被搶光了;想參加比賽,名額已經確定了;想保研,卻發現本校保研政策里,實際成績只占30%,剩下70%都看競賽或科研經歷。大學最大的篩選,不是考試,而是信息不對稱。我為什么這么肯定呢?因為就有這樣的同學來向我咨詢該怎么辦,這種時候,我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第三個真相:別當老實人,老實人最容易吃虧。每天乖乖坐在教室里,聽話不闖禍,并不代表就能贏。在大學,沉默是個很致命的標簽,老師記不住你,項目輪不到你,推優也沒你的份。
有個家長來找我說,孩子一直很自律,從不曠課,可就是沒資源、沒活動、沒加分。我看了一眼孩子的材料就明白了,這孩子大學四年什么都沒爭取過,也沒被老師關注到,甚至上課都是敷衍了事。什么叫敷衍了事呢?就是上課聽不懂,也乖乖去,反正人在教室里坐著,不曠課、不遲到早退,但就算聽不懂,也不背背單詞,老實得不行。這種情況,還真不如翹課呢。
第四個真相:大學不是單純的學習場,更是資源場。你要獲取的不是知識,而是發展路徑。誰能整合資源、找到出路,誰就能贏。四年時間一晃就過,等你意識到這一點,很多機會窗口可能已經關閉了。
我知道有個女生,大一就去實驗室蹭經驗,大二拿到獎學金,大三全程跟進一個項目,大四不用投簡歷,直接被保送到某985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而她身邊的室友還在研究哪個平臺能修改簡歷模板。學會溝通、爭取、判斷、反思和決策,這才是大學真正的核心課程。
所以,如果您是家長,聽到這里,就別再說什么先讓孩子安心學習了。大學比拼的不是誰最努力,而是誰最早清醒、最早準備、最早行動。現在清醒過來,起碼比大四才醒悟要劃算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