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的內容之前,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位網友的留言,她是這樣說的:以前她的血壓很正常的,上周有一天突然感到頭暈,一量血壓是150/90mmHg,老公給了她一粒降壓藥,吃了以后,接下來一周血壓都正常。昨晚和今天,血壓又突然升高到150/80mmHg以上,就又吃了一粒降壓藥,想問,兩周只有兩三天時間血壓超標,是否說明已患上高血壓了?需不需要開始服用降壓藥?
通過這段留言,我們至少可以提取出3個問題:1、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什么?2、該如何正確診斷高血壓?3、一旦診斷高血壓,就必須吃降壓藥嗎?說實話,這些問題都不算太難,但是,卻飽含爭議,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
一、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第一個問題可能就要打破好多朋友的認知,說實話,就連張醫生自己都沒有底氣,根據2022年5月發布的“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規定,我國成人高血壓的診斷界值由收縮壓(高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低壓)≥90mmHg,下調至收縮壓≥130mmHg和/或舒張壓≥80mmHg。
也就是說,高壓≥130mmHg,或低壓≥80mmHg,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這個標準一出來,整個醫療界都為之轟動,甚至很多賣降壓藥的企業,股票都上漲了。說實話,很長一段時間,張醫生都不敢提這個指南,怕萬一標準再次反轉,張醫生會跟著翻車。
看到這里,很多朋友肯定要問,這個標準是不是太低了,會不會造成過度醫療啊?在標準剛剛頒布的時候,這種質疑確實很多,但是,張醫生想提醒朋友們的是,指南形成,依靠的并不是理論,而是各種研究數據。關于這個意見,也是有大量研究證據作為支撐的。張醫生挑了其中的幾個主要研究結論
首先,這個指南引用了4項最新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在18歲及以上成人中,收縮壓在130~139 mmHg和/或舒張壓在80~89 mmHg的人群,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相對風險會升高30%~90%,心血管病的人群歸因風險高達8.6%~12.9%。指南同時還引用了多項包括中國人群在內的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所以,開頭網友提到的血壓正常,是不是處于這個范疇,張醫生也不清楚。
回到咱們的話題,指南還匯總了多個臨床試驗及其個體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18歲及以上成人中,對于收縮壓在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在80~89mmHg的人群,進行降壓藥物治療,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病相對風險。對于收縮壓在130~139 mmHg的卒中和冠狀動脈疾病患者,降壓治療可降低卒中復發和心血管病風險。
還有一項包含了344716例病人數據的薈萃分析結果顯示,在18歲及以上無心血管病史且收縮壓在130~139mmHg的人群中,收縮壓每降低5mmHg,心血管病風險會降低11%。
面對這么強大的數據支持,再多的質疑也是無力的,我們只能由衷的說一句:它說的對。聊完了診斷標準,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診斷方法。很多朋友還會感到疑惑,這有什么難的,不就是測個血壓嗎?如果您真是這樣想的,就有點太小看這個過程了。張醫生敢保證,在測量血壓的過程中,朋友們大都犯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二、該如何診斷高血壓?
關于如何診斷,2022版的中國指南,并沒有特別詳細的描述,但是,指南中重點強調了血壓的正確測量方式:推薦成人采用經過標準化方案驗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測量方法分為5個步驟,很多朋友在第一項上就栽了跟頭。
(1)測量血壓前安靜休息3~5min,測量時要坐在帶有靠背的椅子上,雙足平放于地面,兩腿不能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壓計袖帶中心保持同心臟水平??吹經]有,指南上的描述細節滿滿,沒有一個字說的是廢話。說實話,這些都不難,但真正做到的朋友卻寥寥無幾。
(2)選擇合適的袖帶,袖帶氣囊寬12 cm、長22~26 cm可滿足大多數成人,當然,生活中還是有一些特例的,指南建議,對于上臂圍>42cm者可選擇腕式電子血壓計。
(3)測量血壓的上臂應充分暴露。或只覆蓋單層衣物,注意了,敲黑板了,測量血壓的時候,千萬不要挽袖子,在這一點上,很多朋友也容易犯錯,還要注意,袖帶下緣要置于肘窩上方2~3 cm。
(4)每次測量血壓至少獲得2次血壓讀數,每次間隔1~2 min,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若第1次與第2次血壓讀數的差值>10 mmHg,建議測量第3次,取后2次血壓讀數的平均值。首次測量血壓時應測量雙上臂血壓,以血壓高的一側為準。
(5)推薦心房顫動的朋友采用電子血壓計測量血壓,每次測量至少獲得3次血壓讀數,取3次血壓讀數的平均值。
看到這么多細節,不知道朋友們有什么感覺,反正張醫生自己是有點慚愧的,當了這么多年的醫生,在很多細節上,張醫生自己也沒有做好。咱們再說一下診斷方法,這一段是來自于2020年全球高血壓診療指南,它的要求有4點:
①盡量不要1次就診即做出診斷,除非血壓≥ 180/110 mmHg,且有患心血管疾病的證據;②確診高血壓需要測量2 ~ 3次診室血壓,通常間隔1 ~ 4周 ;③每次就診時連續測量3次血壓,每次間隔1 min,結果取后2次測量的平均值;④如果條件允許,應通過診室外血壓監測來確診。
其實,國內的指南也強調了診室外血壓監測的必要性,現在,國內用的不好,是因為我們血壓測量的不太準,但話又說回來,診室內的血壓的測量,也好不到哪里去,因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無法消除白大衣效應,研究發現,診室內血壓測量的敏感度僅為51%,準確性為88%。這樣看來,誤差還是不小的,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求反復測量,才可以確診。
一不小心,又講了這么多,我想,這些內容足夠回答這位聲稱來自澳大利亞網友的提問了。目前,她只有兩次測量,間隔時間足夠,但是測量方式正不正確,所謂的正常血壓的范疇,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張醫生建議您采用咱們今天提到的方法去測量,如果總是超標,才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至于該不該吃藥,還是需要明確診斷之后,我們再做決定。今天的內容就先聊到這里,如果對您有幫助,請關注我,我會帶您了解咱們國內最前沿的醫學知識,我是張醫生,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