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這一仗,關羽輸得不明不白? 說到關羽失荊州,大伙兒腦子里立馬蹦出倆名字:糜芳、傅士仁。江陵和公安的守將嘛,演義里寫他們獻城投降,害得關羽后院起火,最后敗走麥城。但最近翻史料越想越不對勁——嗯,這倆人固然可恨,可荊州丟得那么干凈利落,真的全靠他倆?
一、孫權為啥親自給一個叛徒擦臉?
《江表傳》里有一段特有意思:孫權跑去見個人,居然讓手下“以手巾拭其面”,那人感動得“下地拜謝”。這待遇,嘖嘖,孫權對親兒子都沒這么舔吧?這人是誰?潘濬!一個在三國演義里幾乎隱身的小透明。但史料里明明白白寫著:“荊州諸軍事一以諮之”。啥意思?孫權把荊州的軍事部署全交給了潘濬!
為啥潘濬這么牛?他原本是劉備的人啊!劉備入川時,留他管荊州文書機要。結果呢?孫權一頓操作——又是擦臉又是比作荊楚先賢觀丁父、彭仲爽,潘濬直接破防了,鼻涕眼淚嘩嘩流。投降不可怕,可怕的是帶著“地圖庫”投降啊!
二、糜芳傅士仁:背鍋俠的自我修養
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這倆城確實是荊州門戶,囤著糧草和關羽家屬。他倆一降,關羽軍心大亂,回援無門,這是事實。但仔細捋一捋:江陵公安只是南郡的地盤,劉備手里還有武陵郡、零陵郡呢!
零陵北部都尉習珍、武陵從事樊伷,這倆愣頭青硬是扛著孫權的刀不投降。尤其是樊伷,帶著一幫民兵跟東吳死磕。要是這倆郡能撐住,關羽從樊城撤回的部隊和他們南北夾擊,未必不能翻盤。孫權當時其實虛得很——剛偷襲完荊州,兵力分散,真怕劉備反撲。
三、潘濬一出手,關羽徹底涼透
關鍵轉折來了!潘濬投孫權后干了啥?他把武陵、零陵的城防圖、駐軍據點、兵力部署全賣了!更絕的是,他還親自帶五千兵去剿樊伷。習珍在零陵山區打游擊,最后糧盡自刎,死前還說“我寧為漢鬼,不為吳臣”……唉,可惜了。
要我說,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好比捅了關羽一刀,但潘濬的叛變是直接往傷口上灌毒藥。沒他泄密,孫權哪能閃電拿下武陵零陵?關羽就算丟了南郡,至少還能退守二郡,等劉備援軍。可潘濬把底褲都扒給孫權了,關羽回師的路全被堵死,真叫上天無門!
四、為啥潘濬的鍋甩給了別人?
這么個大叛徒,為啥演義里輕描淡寫?我猜啊,一是羅貫中要突出關羽“傲”的性格缺陷:大意失荊州嘛,責任得歸主角自己;二是潘濬后來在東吳混得風生水起,官至太常,算是“成功人士”,黑歷史自然被淡化了。反觀糜芳傅士仁,投降后默默無聞,背鍋最合適。
還有件事特諷刺:潘濬在東吳天天勸孫權提防劉備復仇,一副忠臣嘴臉。早干嘛去了啊?當初獻地圖時咋不想想后果?
五、歷史的鍋,誰背誰冤?
現在回頭看,關羽之死是連鎖反應:劉封孟達不救樊城、糜芳傅士仁獻門、呂蒙白衣渡江……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絕對是潘濬那張嘴。孫權靠他省了多少力氣?幾千兵就拿下了劉備半個荊州,性價比高到離譜。
三國啊,成王敗寇,叛徒也分三六九等。有人投降是無奈,有人是投機……潘濬屬于哪種?哎,誰知道呢。反正他這輩子,算是把“叛徒”這行干出了新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