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7 月 9 日傍晚,94 歲的楊少華走了。這位把 "逗你玩" 說成津味符號的老人,終究沒能熬過這個 40 度的盛夏。
最先透露出消息的是李金斗,他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楊少華是午休時安詳離去的,"四個兒子都孝順,家里和睦得很"。這話像塊石頭投進滾水,網友的反駁幾乎是瞬間涌來的。有人翻出當天上午的視頻:輪椅上的楊少華被推到海鮮館門口,瘦得只剩一把骨頭,嘴巴半張著合不攏,臉色比身后的紅綢布還要暗。
那是家新開的海鮮館,鞭炮碎屑還沒掃干凈。三兒子楊倫正蹲在輪椅旁調整角度,對著餐館老板喊 "這樣拍行嗎",小兒子楊議則在包間里和人碰杯。94 歲的老人被曬得瞇起眼,稀疏的頭發黏在額頭上,有路人聽見楊倫低聲催促 "爸,抬抬眼"。彼時天津的地面溫度已經超過 50 度,柏油路都快化了。
更讓人心堵的是下午一點多的那條帶貨視頻。賬號 "楊爺爺的快樂生活" 里,楊少華被扶著坐起來,手里捏著根淀粉腸,咬了兩口就皺起眉頭。楊倫在鏡頭外說 "爸,再吃點",老人沒應聲,只是喉結動了動。這條視頻發布三小時后,老人在午休中停止了呼吸。
有常拍短視頻的博主算了筆賬:這條淀粉腸視頻大概率是前幾天拍的,按老人的狀態,一條 15 秒的內容得拍 20 分鐘。而這個賬號里,類似的帶貨視頻有 1700 多條,從天津麻花到保健品,老人被架著出鏡,有時甚至要對著鏡頭比 "耶"。
晚上七點,距離楊少華離世剛過六小時,有網友發現不對勁。點進 "楊爺爺的快樂生活",原本密密麻麻的視頻列表突然變得空蕩蕩 ,1700 多條內容只剩下 72 條。消失的全是帶貨視頻,留下的全是精心剪輯的 "溫情日常":楊倫給父親洗臉,楊議陪老人看報紙,配文全是 "歲月靜好"。
這種刻意的清理像捅了馬蜂窩。有人翻出前年冬天的視頻:楊少華剛出院,就被兒子們裹著軍大衣拉到商場剪彩,零下二度的天氣里,老人凍得手發紫,還得配合舉剪刀。還有人記得去年直播帶貨時,楊少華突然咳嗽不止,楊倫卻對著鏡頭說 "我爸這是高興的"。
胡同里的老街坊私下念叨,楊少華年輕時多疼孩子啊。上世紀八十年代跑碼頭演出,揣著幾個肉包子能走二十里地,就為了給兒子們留著。后來成了名角,每次演出完都要繞到菜市場,給在家等門的孩子買根糖葫蘆。可這幾年,街坊們常見的畫面是:老人被輪椅推著從不同的商鋪出來,有時是賣酒的,有時是開茶館的,身后跟著的兒子們手里總拎著個鼓鼓囊囊的信封。
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說,楊少華的壽衣是早就備好的,但穿壽衣時發現,老人手腕上還戴著塊廉價電子表,表蓋都裂了。"像是帶貨時商家給的樣品",一位工作人員小聲說。而那些被刪除的視頻里,有一條拍到過這塊表 , 當時楊倫正舉著商品說 "我爸戴了三年,質量特別好"。
李金斗說的 "家庭和睦" 或許有他的道理。畢竟在鏡頭前,兒子們總會湊到老人耳邊說句 "爸,咱回家了"。但網友們忘不了另一個畫面:今年春天楊少華住院,有記者拍到楊議在病房外打電話,語氣輕快地說 "等我爸好點,拿個食品代言就能簽"。
如今賬號里剩下的 72 條視頻,成了某種精心維護的紀念碑。最新一條停留在三天前:楊倫給父親喂粥,鏡頭特意懟到老人臉上,拍他努力吞咽的樣子。評論區已經關了,但緩存的截圖里,有人問 "老爺子今天精神頭咋這么差",底下有個疑似工作人員的賬號回復 "剛拍完廣告,累著了"。
夜漸深時,天津的老茶館亮起了燈籠。有茶客點了段楊少華的《地理圖》,磁帶沙沙作響,像是老人在遙遠的地方還在逗樂。而手機屏幕上,那 72 條視頻還在循環播放,像一場停不下來的默劇 , 只是觀眾們漸漸看清了,幕布后面藏著的,是比相聲更復雜的人間百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