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結婚暴跌16萬對!四川產假大禮包恐難救生育頹勢
重磅!2025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量僅181萬對,比去年同期暴跌15.9萬對。
民政部這組最新數據像盆冰水,澆在各地催婚催育的政策熱灶上。更扎心的是,離婚登記反倒漲了5.7萬對。當年輕人連婚都懶得結,生育率的下滑已成定局。
中西部經濟領頭羊四川坐不住了。
就在6月初,四川火速拋出《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修訂草案:婚假從5天延長至20天,做婚檢再加5天;生一孩產假90天,二孩120天,三孩直接給150天;男方護理假也從20天漲到30天。
表面看誠意十足——
婚假時長沖進全國前三,三孩產假比國家底線多出三個月。草案還專門提到要“建立生育休假成本共擔機制”,試圖解決企業執行難的問題。
可四川的急迫背后,藏著人口崩塌的隱憂。
GDP西部第一、常住人口8364萬全國第五的亮眼數據下,是省內21個市州中15個陷入自然人口負增長的殘酷現實。省會成都的光環也在消散:曾經十年狂攬581萬人的“搶人神話”,2023年增量縮水到7.8萬。
更嚴峻的是人口總量二連跌:
2022年常住人口減少6萬,2023年再減4萬。當生育率僅剩6.41‰(全國第17位),這片曾以“天府之國”聞名的土地,正滑向無人可用的深淵。
政策猛藥真能治本?看看這些“前車之鑒”
內蒙古呼和浩特年初放出狠招:
一孩出生即補1萬現金;二孩分5年發5萬(每年1萬);三孩更是分10年砸10萬。結果呢?2022年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多27人,可2023年立刻掉頭暴跌203人,政策效力不到一年就消退。
甘肅臨澤縣的案例更典型——
這個西北小城2022年祭出“史詩級補貼”:生三孩累計可領超15萬(含生育津貼、育兒補貼、教育資助、購房補助)。當時媒體歡呼“催生天花板”,但現實打臉更快:
2021年出生817人 → 2022年補貼后微增至844人 → 2023年暴跌至641人
補貼一停,出生數反比新政前還少176人。更諷刺的是,當地人口流失根本剎不住車,2023年又凈減936人。
再看我們的東亞鄰居日本。
首相岸田文雄5月剛宣布“前所未有的少子化對策”,可總務省數據直接打臉:2024年新生兒首次跌破70萬大關(68.6萬),生育率1.15再創新低。要知道日本從1990年就推“天使計劃”,三十年間托育補貼、育兒假、男性育休制度輪番上陣,結果生育率從1.57滑到1.15。
就連越南也在6月3日緊急廢除生育限制。
這個曾被西方熱捧的“勞動力金礦”,生育率從2000年的2.7暴跌至2023年的1.7。政策轉向背后,是工廠主們對著空蕩蕩的生產線發愁的窘境。
產假加到150天,為何依然治標不治本?
延長產假當然是進步,但試圖靠此扭轉生育頹勢,像給癌癥病人貼創可貼——方向錯了。
第一層矛盾:時間≠意愿
多一個月產假,抵得過房價每平兩三萬的窒息感嗎?化解得了“幼兒園學費比房貸高”的絕望嗎?當雙職工父母每天通勤3小時、加班到凌晨,產假延長的善意,在生存壓力前不堪一擊。
第二層死結:誰來承擔休假成本?
“生育成本共擔機制”聽著美好,實則迷霧重重。讓企業全扛?只會加劇職場性別歧視——成都某科技公司HR私下抱怨:“現在面育齡女性,老板直接問‘近幾年生不生’”??控斦档??四川2023年社保缺口超600億,錢從哪來?
最深的癥結在于代際價值觀裂變
70后認為“養兒防老”,90后信奉“悅己為先”;老一輩覺得“三孩熱鬧”,年輕人吐槽“一個返貧”。當短視頻里環游世界的博主收獲百萬點贊,曬娃日常卻被調侃“勇士你好”,生育早已從生存必需變成人生選項。
要想破局,得往根上動刀
與其糾結產假天數,不如解決三座大山:
住房必須動真格
多孩家庭優先配租公租房?這不夠看。深圳已有呼聲:“生三孩直接半價購房”。若在成都試點“二孩家庭首付降至15%,三孩利率打七折”,效果可能遠超150天產假。
托育服務別打太極
當下托幼機構比奶茶店還貴(成都某高端園月費8000元)。北京海淀家長苦笑:“報托班要搖號,中簽率比車牌還低”。若把建托育中心數量納入官員KPI,普惠價壓到2000元/月,年輕父母才敢生二胎。
補貼要雪中送炭
呼和浩特分10年發10萬的“撒芝麻”式補貼,遠不如南京擬推的“奶粉金”——二孩每月補800,三孩補1500,發到6歲。錢不多,但勝在直擊奶粉、尿布、興趣班等持續出血點。
最關鍵的一步:讓企業愿配合
參考德國“家庭友好型企業認證”:達標企業減稅5%,員工生育獎3000歐。當雇傭媽媽成為企業競爭力而非負擔,產假才能真正落地。
這不是生育危機,是文明轉型陣痛
人口問題從不是簡單數字游戲:
幼兒園從2021年起四年減少1735.5萬在園生(相當于丹麥總人口三倍),小學去年招生數暴減261萬……這些消失的孩子,終將變成社保缺口、空置教室和萎縮的消費市場。
全球都在經歷這場靜默革命:
韓國生育率0.78(世界最低)、意大利1.25、西班牙1.33……低生育率如同地心引力,政策最多減緩下墜,無法逆轉墜落。
四川的新政可貴,但若只停在“產假內卷”層面,就像用湯匙舀干太平洋。生育率下滑背后,是年輕人用腳投票的生存理性——當住房、教育、醫療三座大山不移除,再多假期也只是虛幻的止痛劑。
我們需要的不是產假競賽,而是一次社會契約的重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