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國即將迎來人口死亡“高峰期”,這并不是在開玩笑,而是事實。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死亡人口1041萬,2023年飆升到1110萬,24年1093萬,短短3年,竟有3200多萬人離世,相當于每分鐘死亡7個人。
為什么我國的死亡人數突然飆升?是疫情的后遺癥,還是另有原因?
死亡高峰的“前世今生”
我國的人口死亡高峰,并不是突然降臨的,而是歷史的必然結果,60年前,我國面臨著生育高峰,如今卻成了“死亡高峰”。
1949年至1958年,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勞動力短缺成為我們的問題,當時,社會上鼓勵多子多福,每年的出生人口高達2000萬。
到了1963年,補償性生育更是把我國的出生人口推向了高峰,年均突破2500萬,如今,這兩代人已經變老了,年齡分布在66-74歲和49-62歲之間。
而更早出生的一代(比如1949-1958年)已經率先進入了死亡高峰期,后一代(比如1963-1972年)也因為慢性病導致發病率上升,成為死亡率的“第二波沖擊”。
兩撥“銀發浪潮”相撞,直接推高了死亡人數。
建國初期,我國的人均壽命為35歲,而2023年,這一數字變成了79歲,但長壽的背后,是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等“老年病”的高發。
數據顯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從2000年的1600萬激增到了2024年的4000萬,活得更久,意味著,更多人可能面臨阿爾茨海默癥、癌癥、糖尿病等疾病的折磨。
而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比如農村地區醫療條件落后,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死亡風險。
諷刺的是,醫療技術的進步延長了壽命,卻也讓死亡變得更“昂貴”。
上海老人的平均壽命達83歲,而貴州僅為74歲,城鄉差距暴露了醫療體系的短板。
出生率斷崖式下跌
如果說“死亡高峰”是歷史的“饋贈”,那么“出生率暴跌”則是現實的殘酷。
200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71萬,2022年,出生人口跌到了956萬,2023年,進一步滑落至902萬。
2024年,雖然因為“龍寶寶”效應,出生人數回升到了954萬,但今年,這個數字預計又將跌破800萬。
出生率從6.8%(2022年)跌至6.39%(2023年),年輕人的生育意愿低迷,背后的原因非常復雜。
經濟壓力,房價、教育、醫療三座大山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觀念轉變,“單身經濟”、“丁克文化”逐漸盛行,90后、00后比父輩少了幾千萬,能生的基數本就小了。
結果就是——老年人的比例越來越高,死亡人數自然水漲船高。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未來幾十年,我國的出生人口可能會長期低于死亡人口,人口負增長可能將成為常態。
但這也產生了許多問題,養老金“告急”,誰來養活這么多老人?
2023年,2.5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2050年,預計1.2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到時候,養老金還能發得出嗎?
2025年,預計將有超過2200萬人退休,養老金的結余余額本就不寬裕,如果退休人口繼續增長下去,許多地區的養老金可能會“入不敷出”。
農村留守老人、城市獨居老人越來越多,很多子女在外打拼,一年回家一次,老人病了都沒人知道,孤獨,成了比疾病更可怕的“慢性殺手”。
勞動力短缺,工廠“招不到人”,經濟“失血”。
制造業發達的城市面臨“用工荒”,訂單不斷,但工人稀缺,某電子廠負責人坦言:“現在招一個熟練工,比招一個大學生還難!”
更嚴峻的是,我國老齡化,導致勞動力的結構失衡,年輕勞動力減少,低技能的崗位無人填補,我國的產業升級舉步維艱。
學校迎來倒閉潮,從“千校大戰”到“空城計”。
2023年,我國民辦學校的數量為16.72萬所,去年,變成了15.28萬所,減少超1.4萬所,假如一所學校按2000人計算,相當于3000萬學生“消失”。
學校倒閉的背后,是我國出生人口斷崖式下跌的直接反映,未來,我國的中小學教師崗位可能會減少30%。
如何破局“死亡高峰”?
延長退休年齡,以前,我國的退休年齡分別是男60歲、女干部55歲、女工人50歲,如今逐漸延長,似乎是在向日本看齊。
上世紀,日本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如今,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占35%,這一比例幾乎是我國的1.7倍,而日本的死亡率為9.5‰左右,遠高于我國。
日本的人均壽命為84.3歲,退休年齡為65歲,為了緩解勞動力不足,日本甚至鼓勵個人自愿延遲退休到75歲,獲得更高的養老金。
有網友表示,我們要不要學習?
支持者認為,延長退休年齡,可緩解養老金的壓力,充分利用“銀發勞動力”,反對者擔憂,年輕人的就業空間被擠壓,職場代際的矛盾加劇。
結語: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正如《論語》所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面對死亡高峰,我們需要的不是恐懼,而是理性與行動,畢竟,生與死,從來都是文明的試金石。
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怕自己死后,并沒有人記得住自己”,愿每位讀者都能在“死亡高峰”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命意義。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