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電動車超4億輛這個數字 說出來真的是讓人震驚,但是為什么偏偏廣州成了”電雞圍城”的重災區呢?這個問題吧 真的是讓我這個干了20年汽車行業的老兄弟都感到困惑。
廣州電動車泛濫的根本原因
說起廣州的電動車問題 我覺得這事兒有點復雜了。首先是政策導向的問題,廣州對電動車的管理相對寬松 基本上是來者不拒的態度;其次是外賣、快遞行業的爆發式增長 這些小哥們為了生計 電動車就成了他們的”飯碗”,一個人配好幾臺車的情況都有。
最關鍵的是 廣州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太適合電動車了!全年溫暖濕潤 不像北方冬天電池衰減嚴重,而且城市道路相對平坦 電動車的續航表現比較穩定。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適合用 越多人買 管理壓力越大。
其他城市為什么沒有這么嚴重?
各位車友可能會問 為什么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沒有出現類似問題呢?這個事情吧 說白了就是管理理念的差異。
北京對電動車實行嚴格的牌照管理制度 想上路必須符合國標 而且限制區域比較多;上海則是通過高昂的違法成本來控制 罰款力度相當大 讓人不敢輕易違規。這些城市采用的是”堵”的策略 而廣州更多是”疏”的思路。
深圳雖然也是南方城市 但是它的城市規劃相對超前 專門設置了非機動車道和充電設施 分流效果比較明顯。這就是規劃的重要性!
技術層面的思考
從技術角度來看 現在的電動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很多所謂的”電動車”其實就是老年代步車的升級版 安全性能堪憂 制動距離長 轉向不靈活。這些車在擁堵的城市道路上行駛 簡直就是移動的安全隱患。
而且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太混亂了 什么品牌都有 質量參差不齊 有些車的電池管理系統根本不過關 充電時候容易起火 這個問題真的讓人氣得蹦起來!
解決方案的建議
我覺得廣州現在面臨的問題 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就能解決的。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準入機制 不是什么車都能上路的;其次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專用車道和充電樁缺一不可。
最重要的是要分類管理外賣配送、個人通勤、休閑娛樂這三類需求完全不同 管理策略也應該有所區別。外賣車可以實行企業管理 個人車輛則需要嚴格準入。
未來展望
說實話 電動車的發展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但是無序發展肯定不行。我認為未來5年內 各大城市都會面臨類似廣州的問題 關鍵是要提前做好預案。
智能化管理將成為趨勢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每臺車進行實時監控 違法行為立即處罰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同時 電動車的技術標準也需要不斷提升 安全性能必須跟上。
這個問題確實讓人頭疼 但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關鍵是要政府、企業、市民三方面形成合力 不能各自為政。各位車友覺得還有什么好的建議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們的想法!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體健康,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