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談癌色變,當患者最初被診斷為甲狀腺癌時,會有一股突如其來的悲觀情緒和負面信息沖擊他們的理性判斷,但有這么一類癌癥,10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發展緩慢、癥狀不明顯、惡性程度較低,這就是被稱為“喜癌”、“幸福癌”的甲狀腺癌!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甲狀腺癌“善良”的背后,其實也有兇險的一面。
甲癌該怎么治療才算規范?
根據ATA指南意見,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規范治療模式為:
一是通過手術將甲癌原發灶切除,其手術方式有甲狀腺全切和甲狀腺次全切,另外需要將可疑淋巴結清除。
二是術后TSH抑制治療,通過服用外源性的甲狀腺激素將TSH控制在正常參考值以下,達到抑制癌細胞復發和轉移的目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三是放射性核素治療,部分中高危甲狀腺癌患者,在手術后需要進行碘131治療,其目的是通過碘131的靶向性將隱匿的癌細胞和轉移灶“殺滅”掉,減少復發和轉移。
甲狀腺癌預后如何?
相對而言,甲狀腺癌屬于溫柔的癌癥,進展速度緩慢且預后良好,甲狀腺癌早期科學規范性治療就能得到有效控制,5年生存率極高。但這并不能以一概全,甲狀腺癌分為4種類型,其中濾泡狀和乳頭狀預后良好,但未分化甲狀腺癌和髓樣惡性程度相對較高。還有就是年齡、腫瘤大小、個人健康狀況,以及腫瘤是否已經擴散到淋巴結或肺部等其他部位,這些因素都會使影響治療效果。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判斷!
在隨訪中,評估甲癌復發的指標有哪些?
TG(甲狀腺球蛋白)
TG(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激素是在甲狀腺里的甲狀腺球蛋白上合成,并附著在甲狀腺球蛋白上,儲存在甲狀腺濾泡內。甲狀腺球蛋白可視為甲狀腺激素合成的載體,當甲狀腺激素釋放到外周血中時,一部分甲狀腺球蛋白也會隨之釋放入血液中,所以在血液中也可以檢測到少量的甲狀腺球蛋白,并產生甲狀腺球蛋白的抗體。促甲狀腺激素、體內碘缺乏等因素可刺激甲狀腺球蛋白的產生。
甲狀腺癌行甲狀腺全切患者:甲狀腺都沒了,理論上血Tg幾乎為零(測不出或非常低),如果檢出一定濃度Tg,此事必有蹊蹺!誰產的Tg?因此如果Tg升高或持續可檢測,則說明有可能有復發或轉移的情況,需要進一步進行其他檢查,如頸部超聲波、全身碘131掃描、PET-CT等,以確定復發或轉移的部位和范圍,并進行相應的治療。
部分甲狀腺切除患者:還有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合成并分泌Tg,因此無法制定很好的區分甲狀腺生長還是腫瘤生長的Tg切點值。其持續升高,提示存在甲狀腺組織或腫瘤生長。
頸部彩超
頸部彩超主要是檢查甲狀腺部位和頸部淋巴結情況,看是否殘留甲狀腺有異常結節,或者頸部淋巴結是否有異常聲像表現。如果頸部彩超發有異常,則需要進一步評估;如殘留甲狀腺內發現結節,則需要進行分級評估,必要時穿刺活檢;如頸部淋巴結異常腫大,也不要盲目認為是轉移,需要結合情況,是否有感染病史排除淋巴結炎后再考慮轉移;淋巴結轉移的超聲表現有很明顯的特征,根據其特征可判斷。
主要為以下幾個要點:高回聲團、微鈣化、囊性變、異常血流、長短徑之比、淋巴結構不清,以前三項特異性及敏感性最高。轉移性淋巴結可以出現上述單個征象,更多是多個征象同時出現;在不能完全明確是否轉移時需要進行淋巴結穿刺活檢。
根據需要進行其他影像學檢查
除了頸部超聲檢查和WBS外,還有其他影像學檢查方法可以用來評估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的情況,比如頸部CT掃描、胸部X線片、胸部CT掃描、骨掃描、PET-CT等。這些檢查方法可以幫助發現頸部以外或遠處器官(如肺、骨)等可能存在的腫瘤轉移灶。但是,并不是所有甲狀腺癌患者都需要進行這些檢查。因此,需要臨床醫生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這一項檢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