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最近頗為煩惱,因為馬斯克再次任性了一把!
就在前兩天,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成立“美國黨”,試圖打破美國現(xiàn)有的兩黨輪流執(zhí)政的歷史格局。然而,這一“官宣”后的首個交易日(7月7日),特斯拉股價應(yīng)聲下跌近7%,市值蒸發(fā)逾680億美元(約合4879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自從馬斯克涉足政壇以來,特斯拉的股價便一路走低:自去年12月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后,該股累計跌幅已達35%,其中今年以來已下跌22%,在美股“科技七巨頭”中表現(xiàn)最為糟糕。
特斯拉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馬斯克的任性。
從理論上講,馬斯克作為新能源企業(yè)家的身份似乎與民主黨的環(huán)保政策更為契合,但因不滿民主黨的“覺醒文化”,加之其長子的問題,馬斯克最終倒向共和黨——既為特朗普提供資金支持,又利用其社交平臺為特朗普助威。
最終,馬斯克如愿以償?shù)貛椭乩势盏巧峡偨y(tǒng)寶座,然而特斯拉的厄運也由此開始。
即便在拜登時代,特斯拉的勢頭也已大不如前。
2020年實現(xiàn)首次年度盈利后,特斯拉開啟了三年高速增長的序幕:從2020年到2023年,特斯拉營收從315億美元飆升至968億美元,增長近3倍;全球銷量從不足50萬輛猛增至180.86萬輛;凈利潤更是從9億美元躍升至150億美元。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到了2024年,受歐洲電動車補貼退坡、中國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特斯拉的銷量竟開始下滑,年銷量僅為178.92萬輛,同比下降1%,凈利潤更是腰斬至71億美元。
在中美歐三大市場中,除中國市場外,特斯拉的銷量均大幅下滑:歐洲市場下滑10.5%,至32.7萬輛;美國市場下滑5.1%,全年交付62.3萬輛;中國市場雖仍保持8.8%的增速,交付65.7萬輛,但增速已明顯落后于行業(yè)整體水平。
因此,這“-1%”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意義重大,標志著特斯拉頹勢初現(xiàn)。
在這關(guān)鍵時期,若馬斯克能全身心投入特斯拉的運營,或許還能力挽狂瀾。但令人意外的是,馬斯克卻選擇放下事業(yè),為特朗普站臺。一旦站隊,就意味著在討好一部分人的同時,也會得罪另一幫人。
去年年底,特朗普當選第60屆美國總統(tǒng)后,作為共和黨有力支持者且公開支持歐洲極右翼政黨的馬斯克,在歐洲市場遭遇重創(chuàng)——盡管電動車在歐洲日益普及,但特斯拉的銷量卻持續(xù)下滑。
2024年12月是特斯拉在歐洲銷量正增長的最后一個月,增幅為5.9%。特朗普上臺后,特斯拉銷量驟降,跌幅達50%左右。歐洲汽車制造商協(xié)會(ACEA)數(shù)據(jù)顯示,特斯拉5月份在歐盟的新車注冊量同比下降40.5%,至8729輛。
特朗普當選后,馬斯克被任命為“政府效率部”領(lǐng)導(dǎo)人,整治政府內(nèi)部效率問題,導(dǎo)致大量人員失業(yè)。這位特斯拉CEO的政治野心激怒了美國民眾,引發(fā)全美各地針對特斯拉的抗議和打砸:特斯拉門店、充電樁,甚至連私家車都成為攻擊目標。
聲譽受損的特斯拉,銷量也大幅下滑。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美銷量12.8萬輛,同比下滑9%;第二季度銷量同樣不佳,總銷量15.1萬輛,同比跌幅也在9%左右。
馬斯克的政治敗局引發(fā)的連鎖反應(yīng),也波及到中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為26.34萬輛,同比減少5.4%。在排名前十的新能源車企中,特斯拉是唯一同比下滑的,顯得尤為扎眼。
受馬斯克從政直接影響,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利潤同比驟降71%,銷售額減少13%,汽車業(yè)務(wù)利潤由盈轉(zhuǎn)虧——如果沒有碳積分交易,特斯拉的整體盈利就是負數(shù)。這是特斯拉自2022年以來最差的季度表現(xiàn),甚至比華爾街最悲觀的預(yù)測還要糟糕。
財報公布后,馬斯克立即宣布一項重要決定:大幅減少參與政府事務(wù)的時間,將更多精力投入特斯拉運營??梢?,在政治與商業(yè)的岔路口,馬斯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然而,正當馬斯克打算回歸特斯拉時,特朗普卻在背后給了他致命一擊。7月4日,特朗普正式簽署生效“大而美”法案。這一法案堪稱專為馬斯克量身定制的枷鎖。
首先,法案取消了對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7500美元聯(lián)邦稅收抵免,甚至對現(xiàn)有電動車車主征收每年250美元的年費;其次,法案削減了太陽能、電池儲能等領(lǐng)域的補貼,直接沖擊馬斯克旗下SolarCity等能源業(yè)務(wù)的市場競爭力;再者,法案將汽車行業(yè)燃油污染懲罰標準降為零,傳統(tǒng)車企無需再向特斯拉購買碳積分抵扣罰款,切斷了特斯拉的重要收入來源。
據(jù)摩根大通估算,僅取消稅收優(yōu)惠和補貼,特斯拉每年就將損失約12億美元,占其2024年預(yù)期利潤的17%。更大的損失在于碳積分交易。特斯拉在碳積分交易中已獲利超過110億美元,僅2025年第一季度就獲利近6億美元。
特朗普短期政治利益與特斯拉的長期商業(yè)目標背道而馳。顯然,馬斯克在大選期間出錢出力,玩命討好特朗普,卻沒有得到好下場。在民主黨的“覺醒文化”和共和黨的“大而美”法案夾擊下,馬斯克決定不再忍耐,尋求成立第三黨的可能性。
但這注定是一條死胡同!
“所有州的州法律都偏向兩大政黨,并盡可能地為第三個政黨的出現(xiàn)制造障礙。”美國選舉專家布雷特·卡佩爾表示,“創(chuàng)建一個新政黨并讓其參與選舉的門檻極高。如果你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這或許能實現(xiàn),但這將耗費大量時間和數(shù)億美元資金?!?/p>
那么,接下來特斯拉將何去何從?
正如杜克大學教授馬克·麥科克爾所言:“馬斯克的政治實驗,是比火箭發(fā)射更復(fù)雜的工程?!碑攧?chuàng)始人將商業(yè)帝國押注于政治豪賭時,特斯拉的命運已不僅是車企興衰,更成為一場關(guān)于權(quán)力與邊界的危險測試。(文|大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