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子扎根祖國大地,服務基層群眾,上好課堂與現實緊密結合的“大思政課”,7月3日至5日,安徽中醫藥大學“熟地當歸”本碩博愛心義診團深入舒城縣中國行善者小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匯聚本碩博優秀在讀學子和校友,以精湛醫術與赤誠之心,在服務奉獻中書寫青春擔當。
舊址追思汲力量 紅醫精神薪火傳
“熟地當歸”本碩博愛心義診團懷著崇敬之情走進新四軍第四支隊舊址紀念館。隊員們認真聆聽講解,觀摩歷史文物,重溫革命先烈在艱苦條件下浴血奮戰、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跡。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生動再現了戰火紛飛年代里,軍民同心、克服萬難開展戰地醫療的壯舉。隨后,團隊走進春秋鄉西蜀太守文翁故里廉政教育基地,深入了解這位先賢興學惠民、廉潔奉公的生平事跡與卓越貢獻,感悟其清正廉潔的風范。從文翁“興學惠民”的文脈傳承,到新四軍“保家衛國”的忠魂永駐,這場沉浸式學習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歷史的厚重與當下的使命。隊員們紛紛表示,作為新時代中醫藥青年,更應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醫傳統,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仁心仁術守護人民健康。
岐黃仁術惠鄉梓 校地聯診暖人心
7月3日至4日,義診活動在行善者小鎮火熱開展?!笆斓禺敋w”本碩博愛心義診團成員為當地居民提供針刺、艾灸、推拿、拔罐、耳穴貼敷等中醫特色療法服務?!鞍慈噙@里,可以放松斜方肌,緩解肌肉緊張;點按這個穴位,能促進氣血流通......”王奶奶接受推拿后,緩緩起身,原本僵硬的肩頸明顯放松了許多。王奶奶不禁感慨:“聶醫生,您這雙手真神奇,剛才您按的時候我就感覺一股暖流在身體里散開,現在整個人都輕松了!”資深專家的精湛醫術與青年學子的熱情服務相得益彰,形成“校地聯診”合力,讓優質中醫藥服務直達百姓家門口。
文化互動啟民智 養生科普潤心田
傳播中醫藥文化也是此行的重要使命。團隊指導老師齊亞軍帶來深入淺出的中醫藥文化科普講座,圍繞季節性健康問題及日常保健要點,傳授養生穴位按壓技巧和食療藥膳等知識。校友聯絡部志愿者精心策劃的“中醫藥文化互動區”,趣味“中藥拼圖”游戲,讓群眾在動手實踐中辨識藥材、了解功效,人氣高漲?!梆B生保健功法傳承站”內,團隊成員帶領群眾習練五禽戲和易筋經,傳遞中醫“治未病”智慧。參與互動的群眾還收獲了“安中醫印記”特色文創禮品。
勞動實踐悟真知 直播助農展新篇
7月3日下午,團隊師生走進當地“916茶園”,開展勞動實踐。躬身田間地頭,體驗采茶、制茶的部分環節,在辛勤勞作中感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古訓,深化對勞動創造價值的理解。7月5日上午,隊員們化身“助農主播”,在行善者小鎮架起直播間。他們熱情洋溢地向網友推介舒城特色農產品——蓮子,不僅詳細介紹其品質、營養價值,更巧妙融入中醫藥“藥食同源”理念,科普蓮子的養生保健功效,以“中醫藥+”的創新形式為農產品賦能,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
校際交流促共進 青春聯誼譜華章
7月4日晚,“熟地當歸”團隊與同在舒城實踐的安徽師范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三下鄉”團隊舉行交流會。三校學子齊聚一堂,邊制作養生香囊,邊分享服務基層經歷、探討鄉村振興路徑、交流文化傳播的心得。思想碰撞激發靈感,經驗分享增進友誼,為探索跨學科、跨校際合作服務地方發展播下種子。
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安徽中醫藥大學“熟地當歸”本碩博愛心義診團深化實踐育人、服務基層的生動體現。團隊以紅醫精神鑄魂,以專業所學建功,在紅色洗禮中堅定信仰,在服務群眾中增長才干,在文化傳播中播撒希望,在鄉村振興中貢獻智慧。
通訊員 齊亞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