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李鑫 劉少利 通訊員 湲丹 白鵬
近日,鄭州市首屆藥膳技能競賽圓滿落幕。鞏義市公立中醫院代表隊憑借“藥食同源、醫養結合”的創新理念,榮獲團體二等獎。其參賽作品“杞菊地黃魚”以中醫經典名方為靈感,融合現代烹飪技藝,贏得評委團“傳承有創新、食養見匠心”的好評。近年來,鞏義市公立中醫院中醫藥服務能力持續提升,在全市醫共體建設背景下,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了從“單點突破”到“全域覆蓋”的跨越式發展。
醫共體賦能:構建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據悉,鞏義市中醫藥服務目前已形成“縣有中醫院、鎮有中醫館、村有中醫閣”三級架構,在當地4個鄉鎮成立4個分中心(竹林衛生院的治未病分中心、回郭鎮衛生院的中醫適宜技術分中心、涉村衛生院的中醫全科分中心、河洛衛生院的中醫康復分中心),整合市內外優質中醫資源,成立中醫學術委員會,組建中醫藥培訓學校和實踐基地,舉辦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15期,向基層推廣7類20余項適宜技術,累計培訓1200余人次,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同時,組建帶教團隊,通過專家派駐、巡回醫療等形式,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傳幫帶”。
智慧藥房:科技賦能傳統中醫,打造“一站式”服務
記者了解到,為破解基層中藥房“缺藥、缺人、缺養護”的難題,鞏義市建立了“智慧共享中藥房”,創新推出“統一采購、統一存儲、統一審方、統一煎煮、統一配送”的服務模式。在公立中醫院設立智慧共享煎藥中心,從處方審核、浸泡煎煮到包裝配送,全程可追溯。同時,在該市涉村鎮、竹林鎮、回郭鎮3個鄉鎮衛生院設立煎藥分中心,形成中醫藥服務網絡,日均煎藥量達2000余劑。患者只需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即可享受“就診開方—中藥代煎—送藥上門”一站式服務。2025年上半年,智慧中藥房累計配送中藥湯劑30萬劑,服務群眾7.2萬人次,平均送藥時間縮短至4小時。
傳承創新:從藥膳競技到全民科普,讓中醫藥融入生活
近年來,鞏義市公立中醫院通過“競賽引領、活動浸潤、教育普及”三維發力,推動中醫藥從“臨床診療”走向“全民健康”。本次藥膳競賽獲獎作品“杞菊地黃魚”,正是該醫院“經典名方現代化”研發成果的縮影,融合中醫“治未病”理念與現代營養學標準于一體,以膳為養,打造寓養于食的健康美味新境界。同時,醫院舉行了2025“百市千縣”中醫藥文化惠民活動暨鞏義市中醫中藥進萬家大型公益活動,資深中醫師化身科普達人,將中醫文化與現代健康理念有機融合,為觀眾送上兼具知識與趣味的健康盛宴。醫院還挖掘整理鞏義市民間傳統中醫特色單驗方和特色療法128項,上報鄭州市參加評審33項,如牛氏硬膏治療面癱、杜甫路街道“中藥貼敷治療低燒”、大峪溝鎮“牙痛散”等。
服務為民:從“治病”到“防病”,構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鞏義市公立中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以中醫藥服務為紐帶,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在慢性病管理方面,針對高血壓、糖尿病等制定“中醫體質調理+西醫規范治療”的綜合方案。在回郭鎮衛生院試點建設中醫慢性病管理中心,通過中藥湯劑、針灸、耳穴壓豆等療法,使患者血壓、血糖達標率提升25%。在“一老一小”全周期守護方面,推廣小兒推拿、穴位貼敷等綠色療法,針對產后康復需求研發“通乳湯”“補氣養血膏”等協定方,年服務孕產婦超2000人次。醫養結合護航老年健康,成立醫養結合中心,推出“中醫康養”服務包,包含養生茶飲、穴位按摩等項目。去年全年,為1200余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個性化養生方案。
編輯:劉少利
二審:王 震
三審:李 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