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金融行業就是“只靠一張嘴和人脈關系,沒有專業性”的“銷售”,也有人認為金融行業就是每天西裝革履,手握咖啡,下班就打高爾夫的奢靡“華爾街之狼”。
在“華爾街之狼”和“金融民工”的反差碰撞下,有一所全國唯一名字中帶著“審計”的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撕碎所有刻板印象,用行動告訴大家,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能進,扎根基層造福家鄉能做,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完全可以兼得。
當畢業季的微風吹過行道樹,南審學子帶著這種能力走向四方,留下令人驚嘆的足跡:2024屆本科畢業生去向落實率91.1%,王牌專業審計學、會計學連續三年就業率超98%,部分班級實現全員就業。
就業版圖是經緯縱橫的底氣。當許多畢業生還在為一份普通工作輾轉時,這里的學子已手握多重選擇。官方就業流向圖清晰地勾勒出他們的軌跡:80%的畢業生扎根京、津、滬、蘇、浙、粵等經濟高地,在財富涌流處筑起職業根基。
政府機關的大門為他們敞開。每屆約12%的畢業生踏入國家行政機關與事業單位,在審計、稅務、海關系統中擔當經濟監督的“守門人”。有人走進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審計局,有人扎根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審計局,有人則站到了國家稅務總局鎮江市稅務局的崗位上——他們用專業能力丈量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
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他們的身影同樣活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年吸納約70名南審學子,審計班邱悅等人在校期間即獲國家獎學金,以均分89的優異成績贏得入場券。15%的畢業生進入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華為財經、騰訊、中信證券等名企的錄用名單上,南審人的名字連年遞增。而在廣袤的西部,另一群人以青春作答時代命題。蔡雨桐放棄華為財經、四大事務所的offer,轉身走向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艾提姑·買買提帶著“物流倉儲貨物分類裝置”專利重返家鄉——當理想主義的光芒照進現實,他們選擇用專業能力拓荒。
鍛造之路是熔鑄六邊形戰士的密碼。“審計黃埔”絕非虛名,這里的人才培養猶如精密鍛造。
當同行還在傳統課程中徘徊,南審的課堂已構建起“思政鑄魂、科技賦能、學科交叉”的熔爐。審計學專業依托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打造出政府審計、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三位一體”格局,學生尚未畢業,便已手握應對復雜業態的密鑰。
校企聯培計劃更顯膽識。中審眾環班的學子見證著教育的“對賭承諾”:入職合作事務所滿三年,全額返還大學學費。底氣來自七屆畢業生的戰績——63.55%的升學率,110人進入審計稅務等政府機關,多人斬獲高校會計學碩士第一名。
職業鍛造場延伸至校園每個角落:5月23日,“‘注’力青春 ‘會’聚英才”招聘會上,50家單位帶來1000余崗位;10月的“蘇教同心”招聘月,200家名企攜10000+職位進駐校園;簡歷優化、模擬面試、公考指導等“一站式”就業服務融入學生社區——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離校,職業能力培養如影隨形。
南審學子的身影濃縮了這場鍛造的精華。作為江蘇省選調生候選人,林敏履歷驚人:平均學分績點3.71,擔任校團委學生兼職副書記等18項職務,獲江蘇省優秀學生干部等百余項榮譽,志愿時長超600小時。這樣的“六邊形戰士”在南審并非孤例:劉楊梓同時拿下行測大賽冠軍與商務英語全國獎項,張瀟月以瑞華杯大學生年度人物身份踏入選調生行列。當多線程成長成為常態,“能查能說能寫”的核心能力便水到渠成。
國際舞臺同步點亮。經濟統計學(中澳班)學子將在南京與QS77位的西澳大學雙軌學習,直通世界50強名校深造;ACCA、IAEP等特色項目持續輸出通曉國際規則的人才——他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起點卻在長江北岸的這片菁菁校園。
江水依舊奔流,浦口區雨山西路86號的燈火徹夜長明。當學子們在審計現場梳理國家資金的脈絡,在邊疆牧場核對助農賬目,在國際事務所的會議室陳述審計意見,他們身上流淌著相同的基因——那是長江北岸鍛造出的專業魂。
審計黃埔的熔爐中,校友會審計學專業A++評級不僅是塊金字招牌,更是通往未來的通行證。在南京審計大學,青春不必困頓于“畢業即失業”的焦慮,而是手握真本領,在時代經濟的潮頭踏浪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