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出口管控措施打疼印度,莫迪在金磚會議上表態,一面暗中批評中國,一面想要請中國高抬貴手?
新一屆金磚峰會期間,印度總理莫迪主動提起了關鍵礦產供應問題,呼吁金磚國家共同努力,確保相關供應鏈的安全,強調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將相關資源,用作針對其他國家的“武器”。
雖然莫迪沒有點明,但印度媒體普遍認為,自家總理的表態就是在批評中國,要求中國解除在稀土以及其他稀有礦產上的出口管控,讓印度可以大量進口相關礦產。
莫迪會想到在金磚峰會上提起礦產供應問題,試圖向中國施加壓力,反過來說明了,中國之前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應有的成效。
在特朗普對全球發起關稅戰之前,中國就在不斷加強管控,控制稀土、鎵、鍺等一系列在科技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的戰略資源出口。
特朗普發起新一輪關稅戰后,中國更是進一步強化了管控力度,進一步降低了美印等國從中國直接獲取相關上游產品的能力。
順便一提,印度目前的整體工業實力與中美歐還有一定差距,但在莫迪政府過去10年間積極推進其“印度工業化”戰略,西方也曾積極幫助印度發展本土制造業的背景下,印度現在確實需要大量的稀有礦產,來維持本國汽車制造等產業的持續發展。
所以,中國在稀有礦產領域的管控,同樣對印度的工業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其實,印度本身不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就拿稀土來說,印度的儲備量位列全球第三,總儲量超過了900萬噸,但與美歐一樣,印度國內沒有足夠強大的產業體系,稀土的提煉加工能力嚴重不足。
莫迪政府雖然有意投入大筆資金,推動本土的稀土與稀土磁鐵產業發展,但這種產業體系建設需要很長的時間,對于塔塔等印度企業來說,莫迪政府的策略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這種前期建設的不足,以及中國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事實,都決定了印度同樣只能像美國一樣,尋求中國放松管控,來渡過眼前的難關。
在今年5月的時候,印度國內就傳出消息稱,該國外交部門已經就鍺出口問題與中國有關部門展開了溝通。
只是印度與美國不同,美方在芯片領域仍舊有著技術優勢,決定了特朗普政府在與中國的談判之中也有一定的籌碼,中美能夠各退一步,實現稀土換芯片。印度手中卻缺乏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再加上莫迪政府深受“印度式贏學”思想影響,不愿意真的低下頭來求中國高抬貴手,更不愿承認印度必須依靠中國,才能夠保證工業發展的事實。
印方現在只能寄希望于,通過在金磚內這種不利于團結的強硬表態,爭取讓俄羅斯等方配合其行動,向中方施加更大壓力,迫使中國作出讓步。
可莫迪這種行動,很難在金磚內得到太多國家的支持,大部分金磚成員國早已經看出,只要與中國心平氣和地談,中方會考慮各方的合理訴求,向相關國家出口用于民用領域的稀有金屬。
巴西方面更是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稀土等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國內的相關礦產開發,與中國做幾筆大生意。
此外,莫迪政府在“四方安全會議”等與西方的合作框架下,頻繁提起印度的稀土產業問題,打造不依賴中國的資源供應鏈等議題。
因此,莫迪又跑到金磚峰會上對中國指手畫腳,可能也是要繼續向西方展現自身態度,尋求西方增加對印度的投資,幫助印度構建稀土等產業。
在中印關系整體止跌企穩,雙方在邊境劃分等問題上能夠保持接觸的情況下,中國不會因為莫迪的幾句話,就立刻關閉磋商的大門,但莫迪的這種表態,仍舊不利于中印后續在相關問題上展開溝通。
若是真到了談判桌前,印度還保持這種姿態,對中國維護本國利益的合法行動指手畫腳,那么等待印度的只能是更加嚴格的戰略資源出口管控。
總體而言,莫迪在金磚峰會上的表態,折射出印度在關鍵礦產供應鏈上的深度焦慮與戰略困境。
中國基于自身利益實施的出口管控,精準地觸及了印度工業化進程的痛點。
印度現在既缺乏短期內自給自足的能力,又難以拿出足夠籌碼換取中國讓步,更囿于其政治思維不愿坦誠合作。
印方試圖通過多邊場合施壓,不僅難以動搖中國維護正當權益的決心,反而可能損害金磚內部互信,并錯失通過務實對話解決問題的寶貴窗口。
對印度而言,真正的出路或許在于放下“贏學”心態,正視相互依賴的現實,以建設性姿態尋求與中國的務實合作,而非寄望于無效的強硬姿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