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
據Defencepost網7月9日報道,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已著手開展一款艦載無人作戰飛機(UCAV)的研發工作。
這款新型無人作戰飛機是空軍正在研發的一款噴氣式動力無人機的艦載版。該無人機專為從常規航母上操作而設計,具備隱身能力、模塊化傳感器,并能夠部署遠程空對空導彈以及空射無人機。
7月8日,在韓國國會舉行的“第八屆韓國海峽勝利研討會”上,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公布了這一項目。該公司未來系統研究部門負責人姜炳吉(音譯)表示,公司確信其現有的無人戰斗機設計能夠適應航母作戰需求。
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稱,這款新無人機是一款六噸級的無人攻擊機,具備先進的特性,包括低可觀測性、強化的起落架以及用于攔阻著艦的尾鉤。該公司表示,這款無人機能夠在配備電磁彈射器的常規航母上起降。
該無人作戰飛機預計將搭載一系列任務載荷,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紅外搜索與跟蹤(IRST)系統以及光電瞄準系統。其最大起飛重量約六噸,載荷能力為800公斤,作戰半徑約為300海里。
圖片來源: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
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指出,該無人機在支持空對空作戰、對地攻擊以及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任務方面具有多功能性。該公司表示,模塊化的機頭部分將允許快速更換傳感器組件以滿足任務需求。
這款無人機旨在搭載歐洲導彈集團(MBDA公司)的“流星”遠程空對空導彈,并被構想為能夠部署和控制小型空射無人機的“母艦”。這種大型無人作戰飛機充當多個小型無人機指揮節點的概念,將使單架飛機能夠執行蜂群戰術和復雜任務。
如果研發成功,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的艦載無人作戰飛機將成為繼美國和土耳其之后,第三個擁有具備艦載作戰能力的噴氣式動力作戰無人機的國家。
這一舉措也正值全球無人機出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之際。土耳其的“旗手”無人機作為另一款噴氣式動力作戰無人機,已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然而,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的無人作戰飛機預計將具備更出色的載荷能力和空戰能力,包括美國海軍艦載空中加油無人機MQ-25“黃貂魚”所不具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先進功能。
盡管前景看好,但分析人士警告稱,該無人機的尺寸和重量可能需要在航母彈射和回收系統方面進行大量投資。韓國計劃開發一套8噸級電磁彈射系統以支持該無人機,未來還計劃擴大到20噸級系統以適應更重的飛機。
目前,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KAI)正專注于將其現有的空軍無人作戰飛機(UCAV)設計改造用于海軍作戰,增強機身以應對航母著艦的嚴苛條件,并增加艦載彈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