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3元大碗面,還免費無限續?821.9萬粉絲的B站UP主“盜月社食遇記”發布的一條視頻作品掀動了評論區1200多條留言。這家華東師范大學閔行校區北門附近的夫妻店,在2025年還賣著3元一碗的陽春面。
視頻發布后,“塘灣飲食店”的客流量幾乎翻了一倍。等位人群中,記者見到了30歲的科研工作者劉子陽,前一晚他刷到關注多年的UP主更新,視頻同樣擊中了好友李廣輝,兩人一拍即合,當天下班就跨越大半個上海,從浦東新區高橋鎮直奔而來。
“不好意思,這邊馬上吃完了。”老板娘李開翠臉上浮起歉意的微笑。她戴著一副銀框眼鏡,講話也有些書卷氣,說起丈夫黃文明,她喜歡用“理想主義者”這個詞。
塘灣飲食店曾賣過水餃,黃文明堅持用“雨潤”豬肉,每一只都要現包。店鋪裝修,他執意給廚房裝上270度無死角的透明玻璃窗,讓街景與鍋灶煙火毫無阻隔。餐桌上那包小小的抽紙也是——非品牌產品,絕不上桌。
“因為干凈啊。”黃文明說。
老顧客有外賣騎手、快遞小哥、保安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學生。每天傍晚,辛苦一天的人們,一碗三五塊錢的面條,一杯啤酒邊喝邊聊,安撫著漂泊的胃。
“你今天怎么晚上來了?”黃文明問。
“我餓了就來了么。”王建方指了指衣服上藍色的“餓了么”標志。
黃文明被逗笑了,轉頭向記者解釋道:“他每天下午兩點必來。”
“暴風吸入”最后一大口面,山西人王建方要回去繼續送餐了,他向對面拼桌而坐的河南人羅大哥點了點頭,相當于一個“再見”。
羅大哥的公司有食堂,但每天都是米飯,北方人愛吃面,他和十幾個同事總來這兒解饞,“一碗面不夠吃直接讓老板加,荷包蛋一塊錢一個,實惠極了。”
大學生來吃飯,還可以免費打印學習資料——墻角放著一臺專業打印機,剛印出的幾頁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戲劇介紹,還有余溫。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B站視頻的一條評論說。
塘灣飲食店2019年開業,李開翠一直全職在這家賠本的店里幫忙,黃文明還打另一份工——運營一家打印設備租賃公司,來維持家庭開銷。雖然李開翠也常念叨家庭經濟緊張,但是比起掙大錢,她更希望的是,丈夫的夢想有一天能實現。
20多年前,初中畢業離開學校的黃文明,有了一個夢想。餐飲店有著相對固定的休息時間,下午2點到5點幾乎完全沒有顧客,如果能把場地用來上課,那該多好!讓服務員們都學會英語,讓對生活困惑的人們學學心理學……不論什么學歷、什么收入的人,只要想學習,就能有機會。
“在你眼里這是一間面館,其實在我眼里,是一間教室。”有時黃文明充滿希望地描繪著心中愿景,有時也會說,“這個烏托邦可能永遠不會實現。”但是最后一句話總是差不多,“即使實現不了我也要試試。”
甘之如飴的付出,這一家人有點像。
李開翠記得,她大專畢業后還想讀書,黃文明就拿出所有的錢,供她去上海最好的會計學院之一——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讀完本科。
女兒小豆芽總是盡量在學校寫完作業,每個父母忙碌的晚上,她就坐在門口臺階上看螞蟻。這個次次考試班級前三的孩子,從不抱怨沒有書桌。
去年,吳涇鎮永德街區黨支部書記陳琳在多次走訪中被打動了,她通過閔行區“5191賦能熱線”機制,尋求區黨建服務中心支持,希望這家小店生意更紅火。恰逢上海市黨建服務中心首次對接嗶哩嗶哩平臺資源,閔行區迅速整合二三十家餐飲店信息主動爭取。
經過B站平臺和“盜月社”團隊的多次篩選,樸實的老店塘灣飲食店脫穎而出。“盜月社”為了真實記錄,拍攝前沒有透露風聲,直到今年6月底扛著機器進門老板才知曉。
談到以后的打算,黃文明說,蒸煮煎炸每樣都想在店里試一遍,不變的是,食物的質量,實實在在的價格,以及他的夢想。
晚上11點,小店要關門了,記者看著透亮的玻璃門說:“你們家真的挺干凈。”
黃文明右手握拳,捶了捶胸口:“我跟你說,是這里干凈。”
記者:宋詩清
初審:岳順順
復審:范仲毅
終審:徐雷冰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