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報道,7月7日,特朗普宣布對日本、韓國、泰國等14國進口產品設置25%至40%不等的關稅,原定于7月9日實施,后因各方反對,簽署行政命令將實施時間推遲至8月1日。這些國家中,既有美國的盟友日韓,也有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東盟國家,政策一出,多國迅速回應,泰國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直言“會戰斗到底”,日韓也召開緊急會議表示要與美國周旋,特朗普的關稅施壓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本以為高關稅能讓各國服軟,卻沒想到14國無一屈服,紛紛采取應對措施。美國此舉看似針對多國,實則對自身經濟也有不小沖擊,汽車、零售等行業面臨成本上升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推遲關稅實施時間,既是對各國的暫時妥協,也是為自己爭取更多談判空間,反映出美國在多邊貿易關系中的尷尬處境。
美國曾對本土乙烷材料制造方下發出口限制許可,影響了中國相關產業的原料供應。但在近期,特朗普政府撤回了這一限制,重建對華供應渠道,8艘滿載乙烷的油輪從墨西哥灣啟程駛往中國。這一讓步,是美國在能源領域對中國市場依賴的體現,也顯示出其在貿易博弈中不得不考慮自身企業的利益訴求。
此前被美國炒作得沸沸揚揚的限制對中國出口芯片設計軟件的決定,也被特朗普政府推翻,西門子和新思科等企業恢復有關出口。芯片設計軟件作為“芯片之母”,對高端芯片產業至關重要,美國的這一舉措,一方面是迫于中國在芯片領域自主研發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推動中美貿易談判取得進展,釋放出一定的合作信號。
美國政府給通用電氣航空開綠燈,允許其恢復向中國商飛出口C919客機所需的LEAP-1C發動機,同時至少還有另一家航空企業的出口限制也被解除。此前美國試圖通過斷供關鍵航空部件打壓中國大飛機項目,卻沒想到中國國產CJ-1000A發動機研發進展順利,美國在這種情況下解除限制,是對中國航空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無奈認可。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特朗普喊話中國前,明確表示希望在幾周內與中國同行會面,推動兩國就貿易和其他議題的討論。他稱此前中美進行了良好的會晤,若中國愿意,中美可以討論超越貿易的合作事項,這顯示出美國急于開啟中美第三輪談判,解決當前的貿易僵局。
華盛頓時間7月8日,特朗普大談與中國的貿易談判,用“非常公平”形容現在的中美貿易,還表示“本人跟中國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關系”。而前兩個月他還稱跟中國談判很難,在中美關稅數字未變的情況下,態度發生明顯轉變,背后是美國對中國在貿易伙伴中的影響力以及稀土等問題的擔憂。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多次重申,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對于中美貿易談判,中方表示會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但必須看到美國的誠意,中國不會在壓力下妥協,堅定維護自身的正當利益。
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在稀土、芯片、航空等領域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稀土方面,中國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優勢,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芯片領域,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設計和制造能力;航空產業,國產大飛機發動機研發有序推進,減少對國外技術的依賴,這些都為中國在貿易博弈中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朗普最擔心的稀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福特汽車公司已著手處理部分生產線停產問題,美國軍工巨頭也受到直接影響。中國是全球稀土主要供應國之一,美國在這一領域的依賴,使其在貿易談判中不得不重視中國的態度,稀土問題成為美國的一大軟肋。
美國的汽車、能源、芯片等產業因關稅政策和技術禁令面臨成本上升、市場萎縮等問題,企業紛紛向政府施壓,要求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系,這使得特朗普政府不得不考慮國內產業的利益,調整對華政策。
盡管中美在貿易、技術等領域存在矛盾,但也有不少合作的可能性。美國希望中國購買美債、解決稀土供應等問題,中國則希望美國取消不合理的關稅和技術限制,雙方若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在能源、科技、氣候等領域仍有合作的空間,關鍵在于美國能否展現出足夠的誠意。
LEAP-1C發動機(資料圖)
中國在中美博弈中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卑不亢。一方面,積極回應美國的合理訴求,推動貿易談判取得進展;另一方面,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產業安全,加快自主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明白,只有自身實力強大,才能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中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