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都在吃同一種苦,那就是熱。
往年命是空調給的,今年連空調的風都有種敷衍感。
往年的熱只是讓人難受,今年的熱更像是要滅絕哥幾個。
現在這種高溫,讓之前那些形容詞“蒸籠”“蒸桑拿”“火焰山”統統不夠用了。
今年,是熱得最邪門的一年。
1.
經常上熱搜的北京,這回是真的熱餿了。
曾經薯片開袋一禮拜都不會潮,今年濕度拉到100%,也算讓北京群眾體驗到了內褲晾不干是什么感覺。
精致白領@小王今早全妝出門面試,剛走到小區門口頭發就被汗成牛舔頭。
好在遭罪的不止她一個人,潮濕悶熱版北京平等地禍害著每一個打工人。
大家都穿著一身餿衣服,在發餿的地鐵里一捂,一幫餿人直接出爐。
原來說北京通勤ootd太土,小王不同意,大家明明都是“潮人”。
2.
北京的人跟太陽說,這么近那么美,太陽你周末到河北。
殊不知河北局部地面溫度70度,加點蔥姜蒜都可以熗鍋了。
在冀四川人@Candy,從未覺得夏天如此煎熬。
家鄉的夏天只會蒸自己,河北則是“鐵板燒”。
那天她只是蹲下系個鞋帶,鞋底就沾地上了。
起身一個趔趄,倆手著地燙破皮了,大熱天跑了個急診。
請假理由:被地面燙傷。
3.
邪門的潮熱繼續在東部席卷。
在山東上學的廣東人@陳同學,早上出門時流下眼淚,那潮濕悶熱的感覺讓他覺得回到了家鄉。
整個山東霧氣重得邪乎,室友掉的兩根頭發飄在空中,都被他幻視成廣東雙馬尾。
4.
五月份還在穿長袖的東北人想不到,到六月,東北會熱得像個大澡堂子一樣。
最遭罪的還是沒有空調的東北大學生們,幾平米的宿舍住了6-8個人,宿舍溫度能比室外溫度還要高兩度。
有的學生熱成鳥了,蹲窗臺上吹風。
有的學生熱成魚了,在公共水池里灌滿水躺進去降溫。
睡不著,根本睡不著,一個宿舍睡眠時間加起來都到不了8小時。
現在正是填志愿的時候,部分東北院校給學生裝空調,成了今年最有競爭力的招生宣傳。
5.
別看大學生拿水降溫,其實就算活在水里的也沒那么好受。
養寵人的天塌了,連熱帶魚都被熱死了。
早上出門小魚還活蹦亂跳,下班小魚就發白掛掉。
現在天氣已經熱到,會喘氣的和不會喘氣的生物都離不開空調的程度。
6.
人類中最討厭空調的群體——咱爺咱奶,也忍不住了。
過去開空調是“寒氣侵體”,現在“外孫那空調調低,再調低”。
過去喝冷飲是“老了做病”,現在是“外孫點個蜜雪,多加冰”。
原本不需要空調的群體一加入,今夏空調大爆單。
黑龍江空調市場增長 817%,真是好小眾的數字。
現在黑龍江空調師傅不夠用了,下單空調要一個月才能排到安裝。
想要快點拿到的話,插隊的費用比空調還貴。
有人動了歪心眼想接住這潑天的富貴,大半夜去偷人家空調外機。
這種天氣來這套,那是真的損賊。
7.
北方熱成了南方,南方熱到連蚊子都要躲起來。
這些天在廣東出門都有種溺水感,本地老廣@濤子表示他已經麻了,年年洗汗澡,不差這一年。
三伏天還沒到,更熱的還在后面等著呢。
8.
蘇超正在進行中,6萬觀眾有1萬塊冰塊陪著也沒能好過。
看臺一位非洲女生觀賽時差點中暑,表示南京比自己的老家喀麥隆還要熱。
比賽氛圍依然很好,只是之前喊口號“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的觀眾們,沒有拼命勁兒了。
不管曾經江蘇人如何散裝,現在大家的觀點都很統一:
一哥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9.
白天熱也就算了,現在晚上也熱,不敢想這個夏天的電費賬單會有多恐怖。
經歷過2022年的川渝人@婷婷,在空調房里也睡不踏實,偶爾夢中驚坐起:
不會跳閘吧?可千萬別停電。
另一個知名火爐武漢,最近街頭有些空曠。
好多西北老板都被熱回老家了,蘭州拉面新疆干果店紛紛關店。
武漢往年夏天就很難過,今年體感氣溫更是比肩赤道。
就算開著空調,后廚的溫度也和鍋里的溫度差不多。
扛得過干旱和大風的西北大漢們,遇見這樣的高溫也要婉拒。
10.
這樣的天氣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也出現了危機。
天氣預報成了今夏最詐騙的賣家秀。
天氣預報寫著34度,一測物溫43度。
天氣預報說有雨,等了一天也沒雨。
能降雨降溫的玄學成了搶手貨,塔羅博主都靠算哪日降溫恰一波流量。
而蕭敬騰或將成為今夏最搶手的明星,百萬網友不約而同都在求這位“雨神”來自己的城市巡演。
11.
說點嚴肅的,這種持續的高溫天氣根本不是出出汗那么簡單。
“熱射病”似乎聽起來很嚴重,只要中午不出門就可以避開。
但中暑、脫水、頭暈摔倒,跟每個人都有關。
有人來不及吃早飯就去上班,在路上熱到暈倒了摔碎眼鏡,玻璃碎片劃傷了臉。
有人感到脫水就喝了藿香正氣水,結果越喝越嚴重。
高溫對人體的侵害很迅速,可能上一秒覺得還好,下一秒就已經栽倒。
咱還是多保重,要不生病了西瓜雪糕就都吃不上了。
12.
天熱成這樣,體面實用的穿搭就成了問題。
好消息是比基尼款式迎來更新。
繼卷起上衣露肚皮老北京比基尼之后,一位外賣小哥開發出了露背比基尼。
這剪裁太天才,可千萬別讓巴黎世家偷去。
乍一看外賣員穿成這樣挺好笑的,但仔細一想其實挺心酸。
很多戶外工作者都被要求穿工裝,就算這種天氣也不例外。
他們本來就不容易,如果一定要穿工裝,希望能給他們配合身透氣的工裝。
13.
中暑的死亡風險是很高的,而最容易中暑的基層勞動者,卻常被排除在高溫保護體系外。
環衛工、建筑工、外賣員,他們頂著大太陽干活,保障卻總是跟不上。
高溫天氣外賣訂單量增高,騎手@金龍工作時長提升到每天12個小時。
在溫度最高的下午兩點,他帶著五十幾杯冰飲跑在高架橋上,電動車偏偏在這時候壞了。
烈日當頭,等待同事營救的這段時間他險些脫水。
他最后安全下橋,但也常常后怕:
“跑外賣五年了,我頭一次感覺到了絕望。”
14.
新聞里那位去世的宿管大爺,讓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
網友拼湊出了大爺生前的樣子。
大爺自己生活很拮據,總能看見大爺煮掛面吃,但他還是收養了很多流浪貓,而且把小貓養的很好。
天氣太熱,6平米的鐵皮頂值班室沒有空調,大爺買了3個小風扇,全都給小貓吹。
大爺名叫張培生,永遠留在了2025年這個酷熱的夏天。
每到有極端天氣這種公共危機,都是檢驗人心的時候,善良和自私會顯得尤為明顯。
有人默默給路邊的環衛工遞瓶水,有藥店拆開整盒的藿香正氣水免費發。
這些小小的好,是殘酷天氣里難得的一絲清涼。
真心盼著,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過夏天,不再有悲傷的新聞,不再有離開的好人。
作者 / 臟腦丸
編輯 / 奇 妙
設計 / 一隻鹿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極端天氣
共同面對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