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被“換簽合同”的剪刀攔腰斬斷,工資標準在“拆分”中悄然蒸發,勞動關系的主體如變戲法般忽隱忽現……近日,重慶法院公布多起勞動爭議糾紛典型案例,揭露了一些關聯公司混同用工,以“合法”之名行侵權之實的精巧騙局。
當不法企業將規避責任的“小聰明”凌駕于法律之上,勞動者尊嚴和勞動權益已被悄然蛀蝕。然而,大多勞動者面對企業肆意切斷工齡、拆分工資、變更主體等精心設計的混同用工迷網,卻常常因為信息遮蔽、舉證艱難、維權成本較高等因素而手足無措。
筆者認為,要想破除混同用工迷網,還需法治重拳出擊。首先,鑄法治利劍,直指責任真空。應進一步完善勞動保護法律體系,將“關聯企業責任連帶”條款納入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使工齡連續計算、工資合并認定等成為鐵律,用法律法規堵住企業金蟬脫殼的暗道。其次,織密監管天網,照射用工迷宮。勞動監察部門應提升監管工作質效,強化與社保、稅務、銀行等單位的聯動,借助大數據構建智能監管平臺,對關聯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對苗頭性問題及時糾偏,對違法用工行為嚴懲不貸。最后,架援助橋梁,消融維權堅冰。司法等部門應優化勞動維權工作,推廣“一站式”解紛模式,主動提供法律援助服務,打通勞動者維權“最后一公里”。
勞動尊嚴的花朵,終需法治陽光來澆灌。相信通過立法完善、監管強化、維權優化的組合拳,必能將企業精心布置的混同用工迷網徹底拆除,讓勞動者每一滴辛勤汗水都在法治的陽光下閃耀光芒。(張果)
來源:四川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