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誰能想到,一片小小的電芯,竟能掀翻整個充電寶行業!
先是6月16日,充電寶里的老大哥“羅馬仕”宣布召回49萬件存在安全隱患的充電寶。目前,羅馬仕充電寶的3C認證證書已被全部撤銷。
4天后,安克創新也發布公告,召回71萬件充電寶,疊加在美國的115.8萬件,潛在經濟損失高達1.06億元至1.63億元。
緊接著,中國民航局頒布新規,明確指出無3C認證,或被召回的同款型號充電寶,旅客不得帶上飛機,自6月28日起正式實施,
可以說,在短短的一周時間里,充電寶行業不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俗話說:“只要一顆老鼠屎,就能輕而易舉地壞了一鍋粥。”
如今,這句話得到了具象化地體現——一家“老鼠屎”供應商,坑慘了整個充電寶行業。
關于這場充電寶“召回風波”,不論是羅馬仕,還是安克,它們的問題指向,都是電芯原材料的來源:
“安裝了問題電芯的充電寶,極易在長期循環使用后或者極端環境下,因產生過熱現象而發生燃燒風險,是非常危險的安全隱患。”
很明顯,這場風波的導火線,就是相當于充電寶“心臟”部位的電芯,出現了嚴重質量問題。
而罪魁禍首,統一指向了一家B2B電芯供應商——安普瑞斯(無錫)有限公司。
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核心業務是消費類鋰離子電池及其部件的生產與銷售。
因其技術上的絕對優勢,比如它的電芯能量密度,能夠做到6分鐘充滿80%的電量。
所以很多充電寶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與安普瑞斯合作,并將其視為30W以上移動電源的“不二之選”。
安普瑞斯的背景和優勢既然如此明顯,為什么還會成為坑了整個充電寶行業的罪魁禍首呢?
綜合@界面新聞、@鈦媒體等多方消息可知:
這次事發,是由于安普瑞斯為了節省成本,將一部分批次的電芯外包給了江西某代工廠生產,而外包工廠又為了進一步獲利,冒著違規的風險,私自將電池陰極與陽極間隔膜的原材料置換成了劣質材料而導致。
而此舉所帶來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生產出的充電寶,極其出現鼓包變形、電池容量大幅減少等征兆。
歸根結底,這是一場隱藏于行業價格戰背后的致命妥協。
但心存僥幸終會付出相應代價。
據不完全統計,羅馬仕召回的產品售價在75~200元之間,安克涉及的產品售價則在149~229元之間。
若以平均價格作為基準來計算,這場召回風波直接讓兩個品牌的損失高達6740萬元、1.34億元。
而這,還不包括品牌口碑崩盤,產品全面下架所帶來的隱性損失。
事實上,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 ——用了安普瑞斯電池的,不只是羅馬仕、安克的充電寶,更有綠聯、倍思、小米等。
也就是說,不論是便宜的充電寶,還是貴的移動電源,基本上都已經塌房大半。
曾被大眾視為生活必需品的充電寶,就這樣成了大家手里退不了、扔不掉、用又用得不安心的“燙手山芋”。
某社交平臺上,一位網友“現身說法”自己郵寄召回充電寶的遭遇:“原以為充電寶召回,最難的就是申請通過審批這一環節,結果反而是最簡單的。”
“簽收客服郵寄過來的防爆袋后,以為只要等快遞上門收件就萬事大吉了。沒想到,充電寶被快遞行業列為違禁品,不論安數大小,全都拒收。
現在完全不知道怎么辦,客服又一直是機器人在回復‘等通知’……”
甚至有圓通的快遞員表示:“商家可以寄過來,但我們寄不回去,那屬于違禁品,查到會被罰兩萬!”
快遞這邊寄不出去,而客服那邊又永遠在排隊,不是消息已讀不回就是在通話中,仿佛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的怪圈中。
后來,羅馬仕不得不發布一套“無害化處理”的售后方案——先讓用戶盡量把移動電源電量耗盡,然后扔進鹽水中浸泡24小時,自行處理發視頻給客服登記。
至于那些不符合“召回條件”的充電寶,消費者想硬著頭皮繼續用,可看到網上爆出的一系列充電安全事故。
比如今年3月份,港航 HX115 航班就因充電寶發熱起火而緊急降落的新聞。
除了將充電寶忍痛丟棄或閑置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
目前看來,這場召回風波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很顯然,新的規則挑戰才剛剛開始。
召回風波剛結束,民航局緊隨其后發布的一條公告,直接把市面上大半的充電寶都給判了死刑。
有網友投稿,在機場的安檢口處,充電寶堆成了山,甚至有人當場崩潰氣哭。
不少親身經歷者,在相關帖子下吐槽:“好家伙,現在出門帶充電寶,居然比帶打火機還心虛!”
“有一說一,安檢員們低頭對照檢測的樣子,比對銀行卡號還要認真。”
與此同時,隨著“飛機禁止無3C標志充電寶”的事件發酵,不少網友發出靈魂拷問:“高鐵是不是也快跟上了?”
從廣大網友分享的親身經歷來看,檢查充電寶的3C標識,在一些城市的高鐵和地鐵上已經開始實施了,就連2W mAh 以上的充電寶也都重點留意。
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限制充電寶,確實給我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但換個角度思考,這不僅是為提高我們對充電寶使用的警惕,更是對充電寶行業的一種監督。
說到底,充電寶行業想從根本上解決充電寶的安全問題,關鍵還是行業自身率先做出改變。
正如張翔院士的評價,充電寶行業最需要警惕的地方,就是不同廠商為在極致低價的碾壓下獲利,不惜做出在“安全成本”上“省錢”的埋雷行為。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這次的召回風波,或許可以倒逼廠商加強質量管理,進而帶來行業新一輪的洗牌。
參考資料:
1.界面新聞《還原充電寶召回風暴》
2.中國新聞周刊《充電寶“召回潮”,國家出手了》
3.鈦媒體《超百萬充電寶召回始末:一家供應商“引爆”全行業》
4.廣州廣播電臺《過百萬臺充電寶被召回,消費者發文吐槽:快遞不收》
作者:陳亞冰
編輯: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