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編輯^W.n
前言:
最近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很尷尬,專機飛來亞洲國家轉(zhuǎn)了一大圈兒,到訪了日本、韓國和東盟國家,就是進不來中國的大門,只因其至今身上還背著中國的制裁。魯比奧在2020年染指中國新疆的議題,呼吁禁止從新疆進口產(chǎn)品,中方對其進行制裁,禁止他本人及家屬進入中國,且此項制裁至今沒有解除。
圍繞著關稅問題和防衛(wèi)問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日前到訪亞洲,專機依次抵達日本、韓國以及馬來西亞。當?shù)貢r間7月8號,魯比奧到訪馬來西亞參加東盟會議。
這次訪問的核心目標,是借東盟會議展示美國在印太地區(qū)的戰(zhàn)略影響力。然而,魯比奧的“強硬派”形象,特別是在過去幾年對中國的嚴厲批評,成了他前行的絆腳石。自2020年起,他便對中國的新疆政策發(fā)起過猛烈的抨擊,最終導致中國對他實施制裁,禁止他及其家屬進入中國。這種“反華”立場,不僅讓魯比奧在國際舞臺上成為爭議的焦點,也讓他自己被困在了自己設下的“硬派外交”陷阱里。
美國的算盤似乎是通過魯比奧這個“抗中先鋒”,向東南亞國家傳遞一個強硬的信號,尤其是在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影響力時。
這次出訪亞洲,繞路是常態(tài),碰壁是日常。日本、韓國、馬來西亞都安排了會晤行程,尤其是在東盟會議上,魯比奧高調(diào)宣稱“美國將繼續(xù)捍衛(wèi)東南亞的自由與開放”。聽上去熟悉吧?幾十年來美國在亞太說的都是這一套,但這次沒人真的當回事了。
很簡單,因為嘴上說合作,背后掏的是關稅單。
特朗普政府剛宣布,對日本、韓國的關鍵出口產(chǎn)品加征25%的關稅,理由是“保護美國制造業(yè)”。對東盟國家的關稅也沒放過,只是“暫緩”到8月1日。這種“拖延式威脅”,其實比直接征稅更寒人心。
魯比奧這趟亞洲行,目的很明確,就是想拉攏東盟國家選邊站,跟美國一條道走到黑。可東盟國家又不傻,他們看得明明白白。
美國口口聲聲說講規(guī)則,可私下里凈搞單邊制裁那一套;而中國說的是發(fā)展,還實實在在地落實基建產(chǎn)業(yè)鏈和市場開放,像中國東盟3.0協(xié)議就把條款都落到了實處。
不過,東盟某些國家還是在搖擺不定,表面上左右逢源,實際上是在對中國進行隱性施壓。他們覺得自己這樣能兩邊都不得罪,還能撈點好處。但他們忘了,中國可不是好欺負的。
一紙禁令,讓美國二號人物吃了閉門羹
幾年前,魯比奧就因為在新疆和臺灣問題上姿態(tài)癲狂,言論出格,被中國連人帶家屬一起拉進了制裁名單,資產(chǎn)也一并凍結(jié)。
官做到了國務卿又如何?北京的規(guī)矩沒為他改。這位美國的二號人物,連和中國高官坐下來見一面的資格都沒有。
更絕的是,不光中國,俄羅斯也早就把他列入了“不受歡迎”的名單。被兩個主要大國當面“拉黑”,這趟本該是高光時刻的外交之旅,還沒開場,就蒙上了一層洗不掉的陰影。
當然,行程單上還是排得滿滿當當。先是日韓,再去吉隆坡參加東盟外長會。名義上是聊聊全球熱點,談談關稅挑戰(zhàn)。
但誰都看得出來,這不過是演給國內(nèi)看的一出戲:瞧,我們還能阻止中國掌控東南亞。這也是演給世界看的:放心,老大還是我們。
實際上呢?這一場巡回推銷,兜售的還是那套高壓政策。
他催著日本買更多美國導彈,想在琉球群島上再多蓋幾個軍事基地,甚至鼓吹一個亞洲版的“小北約”。他勸著韓國,在半導體這塊命根子上跟中國徹底翻臉。到了菲律賓,他又拍著胸脯鼓動人家在南海鬧事,承諾美國會“撐腰”。
與此同時,特朗普也沒閑著,隔空揮舞關稅大棒,威脅要對東南亞一些國家加征高達三、四十的關稅,日韓也別想跑,25%起步。
一邊是虛無縹緲的“撐腰”,一邊是實實在在的關稅威脅。這算盤,誰不會打?
算盤打得清,誰會為了空頭支票砸自家飯碗?
魯比奧那些“反華”的老調(diào)重彈,大家耳朵都快聽出繭了。從炮制涉疆法案、散布謠言,到佩洛西竄臺時上躥下跳,再到今年叫囂對中國電動車加稅,他的邏輯永遠是意識形態(tài)掛帥,攪亂地區(qū)安寧。
可亞洲國家聽進去了嗎?他們把自己的算盤撥得噼啪響。
日本和韓國,剛嘗過芯片禁令反噬自家汽車產(chǎn)業(yè)的苦頭,對美國的“建議”基本是左耳進右耳出,嘴上客氣,心里門兒清。
韓國企業(yè)更清楚,三星在西安的工廠,關系著全球超過一成的存儲芯片產(chǎn)能。跟中國硬碰硬?那不是開玩笑嗎。
菲律賓也看明白了,美國的軍援承諾常常是雷聲大雨點小,何況自己剛跟中國簽了油氣合作協(xié)議。為了幾句不著邊際的地緣政治口號,斷送白花花的銀子?不劃算。
東盟國家早就過了那個別人畫個圈就跟著跳的年代。美國嘴里的“自由”,聽起來更像是“控制”。他們真正想要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發(fā)展機會,而不是被逼著在一個過時的劇本里,扮演一個隨時可以被犧牲的角色。
只送來一張威脅清單
美國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中國的方案則鋪在地上,看得見,也摸得著。
最好的例子就是中老鐵路。
通車才多久?貨運量半年就增長超過四分之一。有了冷鏈運輸,老撾的頂級芒果,過去要折騰好幾天,現(xiàn)在眨眼就能擺上中國的貨架。這條鐵路給沿線國家?guī)淼模菍崒嵲谠诘氖杖牒托δ槨?/p>
這種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中國和東盟的自貿(mào)區(qū)已經(jīng)談到了3.0版,投資額年年攀升,合作的規(guī)章制度越來越細,保障越來越足。
中俄牽頭的“東亞安全對話”,老撾、越南這些國家也愿意坐下來談。這說明,沒有美國在場,東南亞照樣能商量怎么過安穩(wěn)日子。
先修路,再完善貿(mào)易規(guī)則,然后一起探討安全。一步一個腳印建立起來的信任,遠比揮著大棒的吆喝聲管用。
信譽這東西,磨沒了就真的沒了
魯比奧的亞洲之行,像一場費盡心力的外交獨角戲。臺上的人聲嘶力竭,臺下卻沒什么人鼓掌。
他沒能見到想見的中俄外長,他的專機繞著亞洲畫出的那道弧線,仿佛映照出美國自己被悄然邊緣化的現(xiàn)實。
想靠關稅和恐嚇拉著別人一起“孤立”中國,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大家正不動聲色地疏遠自己。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玩法,玩多了,就沒人信了。
世界早就變了。東南亞不再是冷戰(zhàn)時期的地緣棋盤,而是全球經(jīng)濟跳動最有力的一塊心肌。誰能帶來發(fā)展的紅利,誰就能贏得尊重和未來。
美國的信譽額度,正在被自己一點點透支。
亞洲的大門當然是敞開的。
但它只為那些帶著尊重與合作誠意的朋友而開,而不是為那些手持大棒的不速之客。
參考信源:
魯比奧東盟之行在即,日韓被晾在一邊|北京觀察——直新聞2025-07-09
魯比奧剛換“新馬甲”,就沖中國來——觀察者網(wǎng)2025-01-22
這串中國對美制裁名單,信息量很大——海外網(wǎng)2020-07-15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