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7月10日電(記者張建新、栗雅婷)夏季高溫高濕,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專家提醒,夏季常見的手足口病、細菌性痢疾等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食物、飲用水、日常生活接觸等途徑傳播,因此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主任醫師吳偉慎介紹,常見的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細菌有致瀉性大腸桿菌、沙門菌、空腸彎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賀菌等;常見的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病毒有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札如病毒、星狀病毒和腸道腺病毒等。
吳偉慎在做科普宣傳。新華社發
吳偉慎表示,腸道傳染病主要表現有腹瀉、惡心、嘔吐、腹痛、食欲不振等,遷延不愈可能會引起營養不良、貧血、身體抵抗力下降,嚴重的可以導致脫水,極個別病例甚至還可能危及生命。
專家提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高溫可殺滅致病微生物,飲用水需煮沸后再飲用,食物和廚具要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應及時密封冷藏在冰箱內。“要注意冰箱不是‘保險箱’,吃剩的食物存放盡量別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需要熱透,同時應避免生食、半生食易帶致病原的水產品。”吳偉慎說。
此外,平時應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及時洗手;不暴飲暴食,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凈。
專家提醒,如出現了腹瀉癥狀,不提倡禁食禁水,宜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癥狀好轉后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如果腹瀉病情不重,一般通過調整飲食、休息、對癥治療,2至3天內癥狀即可改善。如果腹瀉伴隨高熱、黏液膿血便、精神差、尿量減少、眼窩凹陷、皮膚彈性差等脫水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