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在第二輪鄉村振興工作中勇挑重擔,與3省9縣10個村結對。
【新華企業資訊7月10日】陽春四月,大自然宛如一位才情橫溢的畫師,在廣袤的大地上盡情潑灑斑斕色彩。山川大地間,洋溢著蓬勃生機。在這春光明媚的樂章中,鄉村振興宛如一曲激昂奮進的田園交響曲激昂奏響。
圖為老山灣村村容村貌
在湘鄂邊界的桑植縣龍潭坪鎮三合界村,桑植縣黨校教學點及龍潭坪鎮黨校在此掛牌運行,村民文化廣場順利竣工,村民王祥軍迎來羊肚菌種植大豐收;
在湘西北邊陲的桑植縣竹葉坪鄉金龍村,竹黃高速公路建設如火如荼,群英洞疏通工程晝夜不停,煙苗在育苗棚里茁壯成長;
在壺瓶山下的石門縣楊家坪村,3000多畝茶園迎來采摘期,茶農們如靈動的舞者,穿梭在茶樹間,手指輕快地采摘著今年的第一片“金葉”;
在羅霄山脈腳下的宜章縣長啟村,600多畝煙地被精心修整,恰似等待播種希望的畫卷。村民黃春山滿懷憧憬地播下香瓜種子,也播下一個個金色夢想……
2024年,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湖南中煙”)在第二輪鄉村振興工作中勇挑重擔,與3省9縣10個村結對。公司黨組將鄉村振興視作“一把手”工程,明確一名公司領導分管,協調各方力量。公司辦公室、黨建工作部等多個部門迅速響應,組建強大的后盾支持力量。精心選派的23名駐村工作隊員奔赴鄉村一線,揮灑汗水。走過這一年,從“土特產”到“新產業”,從“金葉子”到“茗茶香”,湖南中煙對口的各個鄉村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大步邁進,一張張鄉村振興新圖景徐徐展開,映照著當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圖為金龍村村民收獲櫻桃蘿卜
深挖優勢 催生新業態
各駐村工作隊立足當地資源,探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三合界村,駐村工作隊針對當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以及獨特的地理風貌,以“堰埡整編”歷史事件為核心,打造紅色教學點,省內外眾多單位來開展學習教育活動,不僅讓紅色文化得以傳承,還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借助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工作隊引進康蔬農業、瑞湘菌業等企業,發展農副土特產品加工、溶洞蘑菇種植等產業。其中,桑植魔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通過“盆栽+地栽+示范片”的形式大力發展,成為當地特色產業名片。寧夏周新村充分利用好當地政府給予基層產業供銷社的幫扶優惠政策,率先在全縣建設運營30噸水稻烘烤項目,烘烤晚稻380余噸,延伸了農業社會化服務范圍,為村水稻生產全產業鏈打好基礎。
培育主體 增添新動能
各駐村工作隊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職業農民,鼓勵農民合作社開展農產品加工銷售。周新村借助合作社產品納入行業特惠農產品名錄優勢,大力拓展牛羊肉銷售渠道,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全年銷售牛羊肉20多萬斤,銷售額比上一年增長79%,合作社盈利、家庭人均純收入均有所增長。為提升養殖技術,他們還定期邀請畜牧專家為養殖戶開展培訓,從飼料配比、疫病防治到科學養殖管理,全面提升養殖戶的專業素養,保障牛羊肉品質與產量穩定提升。長啟村則通過多樣化的輪作種植,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村里種植臍橙3000余畝、煙葉550畝、油茶660畝,水田實行煙稻輪作600余畝、水稻油菜輪作800余畝,旱土實行玉米、蔬菜、瓜果輪作700余畝,帶動了更多村民就業致富。
打造示范 強化新帶動
各駐村工作隊以鄉村產業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帶動農村產業全鏈條延伸。三合界村依托 “一園三基地”建設,即產業園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青少年勞動實踐基地、湘鄂邊界特色體育賽事基地,完成相關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大量游客與學員,為村集體帶來可觀收入。
金龍村成立“桑植縣金葉紅色文化有限公司”,按照三星級酒店的軟硬件標準,組織引導村民創辦特色民宿3家,并由村合作社統一經營。通過精心打造民宿環境,提供特色農家美食,全年承接各種團隊活動2000余人次,村集體和村民共享發展紅利。老山灣村充分發揮比鄰祁陽城郊優勢,通過打造“芙蓉王”葡萄采摘園、鄉村釣魚場、荷花觀賞長廊,主動融入城郊生活經濟圈,如今成為市民就近、方便、舒適的生態休閑出行地,初步實現了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長沙關刀新村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載體,協助發展蔬菜基地,建設果園基地,不斷增加村級的經濟發展后勁。
圖為老山灣的“芙蓉王”葡萄采摘園
惠農聯結 共享新成果
各駐村工作隊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引導龍頭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形成經營聯盟,通過多種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共享產業增值收益。三合界村以“公司+村集體+農戶”模式發展魔芋種植,農戶不僅能獲得土地流轉租金,還能在種植過程中賺取勞務費用,年底根據合作社盈利參與分紅。同時,通過“盆栽+地栽”的創新種植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魔芋產量與質量,讓農民切實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
周新村針對黃花菜產業種植散、加工難、銷路窄的問題,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黨支部發揮引領作用,組織農戶集中種植;合作社負責加工與銷售,統一標準,提升產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通過這種模式,農戶種植、合作加工、集中銷售融為一體,利益共享,形成合力。在豐收季節,合作社組織村民加班加點進行黃花菜加工,制作成干菜、罐頭等產品,通過電商平臺、農產品展銷會等渠道銷售到全國各地,有效解決了銷售難題,增加了農民收入。
圖為寧夏吳忠周新村黃花菜基地
創新驅動 推動新升級
各駐村工作隊通過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提升鄉村產業效益。楊家坪村引進優質茶葉品種后,邀請農業專家現場培訓,從茶樹修剪、施肥到病蟲害防治,統一管理標準,全面提高茶葉生產的科技含量。同時,引入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對茶葉進行精細化加工,生產出多種檔次、多種口味的茶葉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推動3000多畝茶葉收入大幅提升。此外,通過與茶文化旅游結合,打造茶園觀光、茶葉采摘、手工制茶體驗等項目,讓游客深入了解茶葉生產過程,感受茶文化魅力,進一步提升茶葉產業附加值。長啟村探索煙稻輪作耕種模式,在煙葉采摘后種植水稻、蔬菜。這種模式不僅改善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狀況,減少病蟲害發生,還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通過實施“一地兩用、一地雙收”,既守住了村民的“糧袋子”,也富裕了鄉親們“錢袋子”,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雙贏之路。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駐村工作隊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三合界村的王祥軍,原本在外務工,在駐村工作隊的誠摯邀請下,回鄉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種植產業,成為當地致富帶頭人。金龍村的趙新田,返鄉后在工作隊支持下,發展羊肚囷規模化種植,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長啟村的黃春山、老山灣村的肖竹林等種植能手也紛紛回鄉創業。駐村工作隊還定期組織開展各類技能培訓,邀請專家學者為村民傳授種植、養殖、加工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從果樹修剪技巧到農產品電商運營,從畜禽養殖疾病防控到手工編織工藝,豐富多樣的培訓課程讓村民們掌握了更多實用技術,提高了自我發展能力,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穩。
面向未來,湖南中煙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與村民攜手奮進,共同繪就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新畫卷,為鄉村振興事業持續注入強勁動力。(劉少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