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毛從軍記》
中國最好的漫改電影,沒有之一; 小時候看,會笑,現在看,會哭; 我們人人都是三毛; 現在再看才知道這個演員叫魏宗萬,也才知道這個演員演的有多好。很喜歡這種魔幻現實的喜劇,在當時足夠先鋒也足夠有諷刺力度。但笑料情節有些過于拼湊,甚至超過了荒誕喜劇的底線。李穎的表現真是媚到了骨子里,太驚艷了。
2、《巧奔妙逃》
幽默與反戰主題的平衡 影片以輕松詼諧的敘事方式展現戰爭中的荒誕,但內核嚴肅,通過日軍指揮官佐佐木(前音樂教員)對藝術的執著,暗喻戰爭對人性的扭曲。這種“笑中帶淚”的手法,既避免了傳統抗日劇的刻板化,又深化了反戰表達。簡配版本的中國虎口脫險,把握住了這類型電影的精髓,敵我雙方都在犯二。
3、《舉起手來》
小時候看過的電影這部絕對是印象最深的一部了,其他諸如地道戰地雷戰雖然通過光碟看過很多遍,但劇情早就忘干凈,唯有它記憶猶新。 現在看來沒多好笑,但小時候看的時候真的差點笑抽過去。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片子不是特別好的電影,情節充滿了意淫與丑化敵人,但當年它真的給童年的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這就足夠了。
4、《甲方乙方》
先吐槽下這個電影周,選片質量不高,排片也不多,送票都沒人看,好在甲方乙方還不錯,但用的片源質量太差,好歹加個字幕,真是太應付了。 回到電影,真挺有意思的,有點像拼盤式喜劇,敘事方式有點小品,但效果還是不錯的,幾個段落觀感逐步降低,因為前面是正經在玩劇本殺,到后面就不免要多講點大道理,教育意義加煽情,最后感覺已經沒意思了。相比之下,更能反映現在喜劇電影的乏味和套路。
5、《站直啰,別趴下》
三個人各自處于不同的立場,也沒一個人是完全的好人或者壞人,那些所有的小心思,讓人覺得有趣。大家都從各自利益出發,又有著個人立場鮮明的個人風格,有趣至極。完全符合我對電影的一部分需求,像生活,符合人心的平常的復雜性,且人生的發展趨勢不需要大起大落,平常人平常事。臺詞許多都很有深意。
6、《少爺的磨難》
特別有譯制片的感覺,或者說是一部built in譯制片,從自然鋪平language barrier到中式鑼鼓烘托交響樂,從軍閥搶親到洋人盡調,從主仆易位到囚車互懟,無不展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光怪陸離和金錢本位,說書人扛起鏡頭聚焦主角,這一刻誰在戲里誰在戲外?!后人的談笑皆為前人的戲謔,今日的安寧盡是昨日的冒險。
當年內地水準最高的6部喜劇片,全看過的就暴露年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