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加上直到1989年才結束的兩山輪戰,被稱為是中國的第二次立國之戰。
憑借優秀的戰術,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劣勢的武器,再次戰勝強敵,將挑釁者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這場耗時10年的戰爭,也給老百姓造成了一場噩夢。
到2014年為止,共有六千多名中國百姓,成了戰爭后遺癥的犧牲品。
那一場戰爭的噩夢,在他們的身上依然延續了三十多年。
這一切,還要從那場戰爭說起。
中越兩國,本來是互相扶持的兄弟之邦,在越南對抗法國、美國的侵略者時,中國都是其背后最大的支持者。
然而,中國的支持,慣出了越南不勞而獲的毛病。
其總理黎筍,接連不斷地和中國索要援助。當他們的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后,兩國關系開始惡化。
一時間,中越兩國邊境摩擦不斷,中國邊民接連出現死傷。
在越南出兵進攻柬埔寨之后,我國領導人察覺,他們有稱霸南亞,從南方包圍我國的野心,于是果斷決定出兵。
經過了四十多天的戰斗,解放軍在兵臨其首都河內后主動撤退,打贏了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
越南方面不甘心失敗,于是派出重兵,對我國的邊防部隊展開攻擊。
圍繞著老山和者陰山,雙方展開了十年的攻防戰。
中國將這場戰爭當成了練兵場,接連不斷地將其他軍區的部隊調來參戰,這場戰爭也因此有了“兩山輪戰”的名稱。
戰斗持續到了1989年,中國軍隊始終沒讓越南人占到任何便宜。
當時,戰場雙方都沒有按照西方所定義的“現代戰爭”概念來打,戰斗方式比較傳統。
為了對付對方的步兵和坦克,中越兩軍都在自己的陣地前沿,布設了大量的地雷。
這些地雷有些是人工埋設的,有的則是使用現代化裝備拋射布雷。
這種布雷方式密度大,而且具體位置誰也搞不清楚,哪些爆炸了,哪些還未爆炸,更是一筆糊涂賬。
更要命的是,隨著雙方陣地的變化,雷區的位置也不斷變化。
等到戰爭結束,哪里是雷區,哪里是安全區,已經很難完全搞清楚了。
1990年,中越雙方的關系逐漸恢復了正常。
但是,那些被遺棄的爆炸物、以及被批量埋設的地雷,卻在戰場周邊形成了一塊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危險區域。
有多達500個危險區域,隨時可能會發生人員傷亡事件。
有人進山采藥,結果被地雷炸傷;有人下地播種,也被地雷所害。
他們都是農民,不像士兵們接受過相應的訓練,受到的傷害往往更重。
即使有人活了下來,手腳也有可能保不住,甚至有人因為地雷而雙目失明。
云南的麻栗坡,是著名的烈士陵園所在地。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里也飽受地雷的蹂躪。
此處的八里河村,就是著名的“地雷村”,村里的總人口僅有兩百多人,卻有一多半都被炸成了殘疾。
其中的一名村民,曾經三次被地雷炸傷,右腿和左眼都沒有了,他的體內,至今仍有八十多塊彈片沒有取出。
云南富寧縣的沙仁寨,情況更為嚴重。村里有村民87人,但是能保持功能的人腿,卻僅剩下了78條。
根據當地人的估算,那些“地雷村”中,平均每畝地埋有地雷42顆,而且分布沒有任何規律。
其中威力最小的地雷,也足以將人的腿炸斷。
從1979年到2015年,僅僅云南的文山州,就有將近六千人因為觸雷而傷殘,其中年齡最大的有84歲,最小的僅有8歲。
至于損失的牲畜及車輛,更是難以統計。
雷區的危害如此嚴重,難道村民們就不能搬遷嗎?
沙仁寨的排雷高手王開學,曾經說出了村民們的心酸:他們歷代都是以土地為生的農民,除了種地沒有別的生活來源。
如果背井離鄉的話,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生存。
所以,他們明知道留下來會面臨危險,也別無選擇。
況且,隨著中越兩國關系的改善,邊貿的發展速度很快。
現在的這些“地雷村”,正是開展貿易的好地方。
為了能趕上這一波改變命運的大潮,村民們也不舍得走。
不管村民們走不走,解放軍都不會對雷區置之不理。
1992年,解放軍與越南軍隊聯合出動了數千名軍人,開展了艱苦的掃雷工作。
他們在悶熱的雨林中,手持十幾斤的金屬探測器,穿著笨重的防護服,在可疑地點一點一點的進行人工排雷。
有的地方位置狹窄,人的腳根本站不下,戰士們就會把自己吊起來,頭朝下去排雷。
這樣的工作,解放軍戰士們干了整整16年。
為何排雷工作會如此復雜呢?首先的一個原因,是地雷的種類太多。
由于當年越南的武器,是著名的“萬國牌”,所以地雷按照出產地分,有中式、越式、蘇式、德式等好幾種,每一種的原理雖然類似,但細節千差萬別。
想要找一個簡單的排雷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時間和地理的變化。
中越邊境是水環境十分復雜的區域,經常爆發泥石流等災害。
每次水土一動,埋設在其間的地雷便會跟著滾動。
移動幾次之后,它們埋設的角度和深淺就會很不一致,想要大規模排雷根本不可能。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地雷數量太多。
越南方面且不說,光是解放軍方面,由于數個軍區的戰士輪換頻繁,陣地的位置變化也大,往往是前一撥人剛埋完了一批,后一撥人又埋一批,數量都很大。
地雷層層疊疊,具體數量根本難以估計,但不管怎么算,這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各種各樣的困難,讓解放軍的排雷工作非常緩慢。
想要徹底清除,還人民一塊干凈的土地,只能人工排雷,別無他法。
到了2010年,數千名解放軍,經過了16年的艱苦排雷,已經在中越邊境的雷區中,清理出了一塊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域,排除了各種地雷、爆炸物超過135萬枚,銷毀了各種廢棄危險品將近一百九十噸。
這一地區的地雷隱患,基本被排除了。
而在剩下的未清理區域上,戰士們也對可疑點位進行了標識,設置了永久或半永久的封禁和圍擋。
不過據估算,中越邊境仍有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雷區,其中隱藏的地雷,仍有將近五十萬顆。
其總面積,仍超過了七十平方公里。
為了徹底解決這個隱患,在2015年的11月,中國重新啟動了排雷計劃。
這一次,解放軍戰士們可謂“鳥槍換炮”,有了諸多新裝備的加持。
對付大片的雷區,我們可以使用反地雷清障車;對于埋設比較深的地雷,我們可以用高精度的金屬探測器,加上靜電引爆裝置來對付。
這些裝備,極大地提高了排雷效率。
到了2017年,中越邊境的地雷已經基本被清空。
如今,中越邊境的邊貿如火如荼,人民安居樂業,這不能不感謝我們的解放軍戰士。
值得一提的是,在每一塊雷區被清理出來之后,解放軍戰士們總是會手拉著手,在地上來來回回地走幾遍。
他們這是在用行動告訴人們,這個區域是安全的。
戰爭是殘酷的,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戰爭之中,也適用于戰爭之后。
而地雷,就是戰爭留給后來人最大的噩夢。
它不分敵我,在戰爭中是殺敵利器,在戰爭后則會傷害我們自己的百姓。
希望類似的戰爭陰影,永遠不會再有了。
參考資料:
1、南方周末 《地雷村:邊民排雷30年》
2、中國青年網 《中越邊境地雷村:村民雷區“刨食”有人被炸三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